(原標題:市場估值再回歷史底部 業績預期不悲觀)

代表滬市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整體市盈率10.1倍,在全球範圍處於偏低水平,明顯低於美國市場大盤股指數

■本報記者 朱寶琛

昨日是7月份首個交易日,也是今年下半年首個交易日,滬指低開後一路單邊下行,收盤下跌2.52%。不過,有分析認爲,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非常充分,更爲重要的是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再次回到歷史底部,7月份有望如期迎來“翻身”行情。

與此同時,有市場人士以滬市爲例進行分析:總體看,滬市整體和大盤藍籌股的估值均處於合理偏低水平,經過這一輪風險釋放後,投資價值開始顯現。

從歷史比較看,上證綜指的市盈率13.6倍,與2016年2638點時水平基本持平(考慮到盈利增長水平,價格水平已經低於2638時水平),市盈率中位數29倍,與2014年7月上一輪牛市初期(上證綜指2000點-2200點)時水平基本一致,接近2013年6月時水平(上證綜指最低1850點,中位數26倍左右)。

進一步和國際比較,從可比角度看,代表滬市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整體市盈率10.1倍,在全球範圍處於偏低水平,明顯低於美國市場大盤股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均爲近24倍)。

從破淨情況看,滬市目前有逾110家上市公司最新收盤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價格,爲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市場人士表示,考慮到目前市場對2018年業績增速預期並不悲觀,當前指數和藍籌股的運行區間具備一定的業績支撐,A股的投資價值已開始顯現。

“我們主板從歷史估值角度和國際化角度對比,估值已經處於低位。在如此低的情況下,市場並沒有認識到價值。”聯儲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胡曉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他進一步表示,A股市場是以散戶爲主的市場,甚至部分基金散戶化投資,加大了市場的波動。

“股指短期非理性下跌,主要來自於對銀行、地產的悲觀預期,進而帶動調整,這本來就不可持續。”胡曉輝說,首先銀行全面推進債轉股,確實存在對資本金的佔用,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會有相應的政策。而地產作爲經濟支柱之一會長期存在,只不過要嚴守“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底線。

同時,在調結構中,未來經濟發力點來自於新經濟,包括5G、互聯網+、人工智能、衛星導航、工業互聯網、芯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天軍工等都將獲得更大政策、更大規模資金支持。“假以時日,必將有更多行業處於世界領先行列。”

中銀策略研報稱,估值底後的市場下跌,恐慌情緒是主要原因。在基本面因素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內部因素是市場下跌的主因,即情緒由悲觀向恐慌的轉變。這導致兩條傳導路徑:一是股票質押平倉以及部分投資者贖回壓力下的被動減倉行爲,二是部分投資者在巨大的業績壓力下的主動減倉行爲。

與此同時,中銀策略稱,回顧最近兩週的市場,在下跌和情緒宣泄之外,最爲核心的估值底部進一步確立,同時,貨幣政策曲線頂部確認之後已出現邊際向下的趨勢,股票供給的壓力或趨緩,部分產業資本已出現增持的行爲,應客觀、理性看待目前市場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