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宋词之中,往往是积极向上的诗歌更为人熟知,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朗朗上口,更容易学习。重要的是,积极、乐观的题材更容易被诗集乃至教材选中,更好地传授给下一代。因此,我们熟悉的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类的唐诗。

然而,在唐诗之中,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就如同月亮一样,盈亏都是正常的,人的情绪不可能是一重不变的。每一个杰出的诗人,都能将他当时的心境抒发出来,引起后人的共鸣,这就是绝妙的好诗。比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就是其中一首: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非常简单,诗人在旁晚的时候情绪不佳,便驾着车来到了乐游原上。对着美丽的晚景,诗人感慨夕阳是如此的美好,只不过已经接近了黄昏。

李商隐的诗,以七律最为出名,而且他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他的诗歌往往具有空灵之气,品味起来如同醇酒,不会让人一下就体会到,必须细细体会。他的风格在《锦瑟》一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各种典故交织运用,丝毫没有堆砌之感,全诗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美感,然而诗中的意思,却成为了千古以来的谜。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并非李商隐的强项,但是大师就是大师,出手不凡。全诗透露出略带消极的意味,不像盛唐诗人那样催人奋进。诗人以并不爽快的心境,看到悲凉苍茫的古原晚景,恐怕也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李商隐少年时即负有才气,却因为父亲早逝,又身为长子,承担了过多的生活压力。他与别的诗人不同的是,遇到了令狐楚这样的前辈毫无保留的照顾。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令狐楚都像对待自己亲儿子一样照顾李商隐。也许就是因为令狐楚的慧眼识人,才让李商隐这块明珠在晚唐的诗坛上熠熠发光,乃至光耀千古。

然而,李商隐在仕途上颇不得志,不光如此,他担任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且迎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在晚唐的政坛上,有着牛李党争,而王茂元正是“李党”,令狐楚及儿子令狐绹是“牛党”。这种微妙的关系,让李商隐背负了忘恩负义之名。

对于这一切,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并没有那么严重。但在当时,这属于对老师和恩主的背叛。为此,李商隐既无法融入“李党”,又被“牛党”报复,即使考中进士后,仕途也很蹉跎。

就李商隐来说,他绝对不是不知好歹,忘恩负义之人。他追求政治上的进步,无意伤害了自己的恩人,也遭到了排挤。这能全怪他吗?更多的还是因为封建官场的陋习和倾轧,让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在李商隐的登上乐游原的那一刻,晚霞照在他的身上,他无暇顾及这个美感,反而悲从中来,大声呼唤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说到底,这首诗确实有些消息,低沉,可它尽管没有入选过教科书,却以各种方式传播开来。尤其是最后一句,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多的可以理解为对时间的珍惜,更希望能够好好把握最美好的光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