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姍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35℃高溫、熱浪滾滾的中國南部到有20℃之差、僅14℃的海島之國,從現代化的高廈敞軒到十八世紀的紅磚排屋、老街古巷,這不是南半球,而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18世紀喬治王時代的第二大城市、1991年的“歐洲文化之都”——都柏林,舒適的氣候讓你可以愜意地探尋人類文明史上獨特的人文景觀,在文化遺產中觸摸古老的靈魂,諦聽文明的迴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美酒、文化、藝術、居住、辦公和諧相處,古老與現代並置,商業與公益兼容,一度衰敗並被列入全拆,而後成爲歷史街區復興的範本,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更新都能找到temple bar的身影,但它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最常見的街景就是和煦的陽光下,三三兩兩的遊客悠閒地圍坐在酒吧門前的啤酒桶旁閒聊,時刻提醒你這還是健力士啤酒的故鄉。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BI2tITRtMT4\" img_width=\"550\" img_height=\"824\" alt=\"想過18℃的夏天?那就去都柏林\"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BI3G8lMQG0Q\"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6\" alt=\"想過18℃的夏天?那就去都柏林\"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典雅的紅磚立面有着從下往上尺度漸變的窗,一種對稱與平衡的古典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姍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35℃高溫、熱浪滾滾的中國南部到有20℃之差、僅14℃的海島之國,從現代化的高廈敞軒到十八世紀的紅磚排屋、老街古巷,這不是南半球,而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18世紀喬治王時代的第二大城市、1991年的“歐洲文化之都”——都柏林,舒適的氣候讓你可以愜意地探尋人類文明史上獨特的人文景觀,在文化遺產中觸摸古老的靈魂,諦聽文明的迴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聖三一學院的驚鴻一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都柏林的第一站當然是聖三一學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牛津、劍橋這些大學城,在一個城市中,一所大學成爲遊客首選的必遊之地,聖三一學院是絕無僅有的;由伊麗莎白一世創建於1592年,聖三一學院是歐洲傑出的學府之一。但,使人趨之若鶩的不是電影裏的網紅建築,而是一部鎮校之寶、也是愛爾蘭的國寶——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之一,修士們用牛皮紙、拉丁文手抄手繪的《BOOK of Kells》。\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不僅古老,而且有大量用羽毛筆描繪的精妙絕倫的插圖,有人、動物、神獸,圖案複雜豔麗,非親眼所見,實難以想象……這部800年前後完成的書卷僅展出兩頁,而且禁止拍照。在收藏這本書的老圖書館外,永遠都可以見到慕名而至者大排長龍,就是爲了這驚鴻一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輕觸一鍵即可將任何圖文化爲烏有的數字時代,這部逾千年而猶存的古書,又一次喚起了我對紙質書的情結,崇敬油然而生。珍藏這一國寶的老圖書館也不容錯過,二樓的長廳長65米、存放有20萬冊最古老的藏書,全木質圓拱形,令人歎爲觀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探訪temple bar,一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歷史街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地標式的名勝古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那麼歷史街區就是這個城市的個性與氣質。相比之下,這些承載着城市歷史變遷、市民生活百態的歷史街區更能讓人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與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州的一些歷史街區正在開展微改造,考察、學習國外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亦是我旅行的重點。都柏林的temple bar歷史街區在學界與遊客中都享有盛名,在國內外衆多大同小異的歷史街區更新中,它是我見過最具多樣性,功能最混合,同時又有鮮明的文化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源於中世紀,繁盛於18世紀,又更新於上世紀80年代,並仍在持續更新的街區拼貼出不同時期的街道與建築風貌——漫步在鋪着鵝卵石的狹窄老街,時光彷彿倒流到中世紀;沿街的一排排紅磚建築,又帶你穿越到18世紀的喬治王時代;那些鋼、玻璃、清水混凝土的立面又將時光切換到現代……整個街區保持了原有的肌理與格局,保留歷史建築的同時插入不少新建築,但大多很剋制,絕不自我表現,尺度、材料、色彩與歷史環境協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emple bar不僅是一個街區,而且是都柏林的文化中心,街上不僅有別處也有的餐廳、酒吧、酒店、商店、工作室和住宅,還能看到愛爾蘭電影協會、國家攝影檔案館、攝影畫廊、兒童藝術中心等公益文化機構,一下就凸顯出它獨特的文化氣質。愛爾蘭電影協會是在一棟改造過的十七世紀建築內,這裏每天都有多達9場不同國家的藝術電影放映;一家商業性的酒吧同時也是音樂中心,看到門前風靡全球的U2樂隊的海報牌,“It’s a beautiful day,don’t let it get away……”熟悉的旋律彷彿在耳畔響起;喜歡凱爾特音樂的我還發現了一家專賣凱爾特音樂CD的店,老闆挑了四張最有代表性的CD給我,成爲此行最滿意的紀念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美酒、文化、藝術、居住、辦公和諧相處,古老與現代並置,商業與公益兼容,一度衰敗並被列入全拆,而後成爲歷史街區復興的範本,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更新都能找到temple bar的身影,但它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最常見的街景就是和煦的陽光下,三三兩兩的遊客悠閒地圍坐在酒吧門前的啤酒桶旁閒聊,時刻提醒你這還是健力士啤酒的故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流連喬治王時代建築,感受都柏林的獨特氣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都柏林雖然沒有巴黎的優雅、倫敦的奢華、紐約的摩登,也很難見到摩天樓及其頭角崢嶸的天際線,卻因原汁原味的喬治王時代的建築風貌,有一份與當代生活的疏離。這是一種18世紀風行於英國及其殖民地國家的建築風格,要捕捉這份獨特的氣質,最佳選擇是Merrion Square的四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errion Square是一個由四條街道及喬治王時代的紅磚排屋圍合而成的公園,遠看,典雅的紅磚立面有着從下往上尺度漸變的窗,一種對稱與平衡的古典美;近看,細部裝飾精美:白色長細條木窗框,五顏六色的門,帶拱券和愛奧尼亞柱的古典門廊,孔雀扇形的氣窗。這裏一直是都柏林富裕知識分子偏愛之地,有不少文化名人的舊居,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王爾德、葉芝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當地人那樣生活,一直是我文化旅行的追求。我住的民宿所在地Grove Park也是一個以喬治王風格建築著稱的街區,時光流逝,卻並未在她的容顏上留下多少滄桑,三個世紀前的紅磚排屋在晨光與夕照的輝映下依然有一份驚人的美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是記憶的容器,每天從這些依然鮮活的歷史與記憶中穿行,推開門扉,走過帶拱券的廊道,沿着鋪了地毯的木樓梯回到自己的房間,一個萬里而來的遊客,恍惚間已成爲此處歷史的一部分,也成爲日後彼處溫暖的回憶。\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5480098729217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