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家庭关于我们的现实小说。起初,会在想,为什么是无声的告白?为什么不能讲出来?读完全书,会恍然了解,因为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说出自己内心的独白。

初读,书页上就是很经典的话“我们在终此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寻找到真实的自己”,这可以说是全本的核心句了。

看完这句话,我想起曾经和朋友聊天说过的话,我的朋友告诉我说”起于微末,亡于无声“,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家庭的坍塌都是有其原因的,在微小的开始也许就已经有了端倪。

小说的开始,这个家庭的组成。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是本身就存在着矛盾的一次不正确的结合。

父亲詹姆斯是一个移民的亚洲人,黑眼睛黄皮肤,在当时的美国尤其显得格格不入,幼时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冷眼,所以非常的渴望自己可以成为社会的认同,不想自己作为一个异类,他迫切的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感,害怕不同,因为不同会意味着自己会受到其他人新奇的乃至有些恶意的目光和言语。

而母亲玛丽琳则和父亲相反,她从小就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一个人,她对当时来上课的詹姆斯一见钟情,因为她觉得他是一个不一样的人,他和她会有全新的不一样的经历,她会很享受这样的差别。尽管她的母亲一直说“希望她可以找一个和她自己更加相像的人结婚”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和詹姆斯结了婚。一个是追求与众不同,一个是拼命的想要和大家一样,矛盾一开始就已经产生,在婚姻的而开始就有了。还有就是当时的种族歧视很严重,整个社会的背景就是这样,外来人的侵入,会遭受很多的冷眼和嘲讽,但是为了生活,他们别无选择,也只能够在社会的底层慢慢的砥砺前行。

对于莉迪亚的解读,我个人觉得,她承受的太多。但是我觉得她是这个混血家族对于外界生活的唯一的寄托,是一种承载着父母怒全部心血的机器人而已。这本书读完,我就忽然想到奥巴马写的《dreams from my father》,奥巴马的成长过程好像也是差不多,奥巴马的爸爸是非洲酋长,他的妈妈是白人教授,所以说奥巴马也是一个来自混血的家庭,在他当上总统之后,不也曾致力于种族问题嘛,只是这个问题的来源已经是很久了,从美国的建国就可以看出一二。美国是由很多个独立的州自治形成了一个国家。而且这些州的人中分布也是很复杂,有当地的本土土著,还有因为地理大发现而飘洋过海而来的外来白人,他们会占领这里,活着在这里住下来,还有好多其他的部落,因此才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国家,但是也因此有了隐患,关于人种公平的隐患。

看完两本书,我会产生自己的共鸣,我会想,也许莉迪亚身上还有奥巴马他们的经历也许不是全然相似,但是总是会有一些共同点。有些时候,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原因,可能那个原因是从你的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也许还要在往前推,反正就像是一种宿命的感觉,因为某些残存的历史的原因,我们都或多或少的背负了父母的期望和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我们在这方面和莉迪亚是相似的,都背负着父母的爱,活的是父母怒所期望的样子,我们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悲哀。

莉迪亚是为了不让母亲再一次的离家出走,所以她认为自己只要好好的听话就可以了,那么这个家也还会继续和以前一样,很快乐。但是这个表面的快乐是莉迪亚自己牺牲了自己的课外生活,还有他的交际圈还有所有的和其他孩子本该拥有的童年而换来的,所以这也是造成这个家庭碎裂的原因之一。

因此,她变成了这个家的中心,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样的一个场景,莉迪亚过生日的那一天,他的父母分别给她送了礼物,妈妈的礼物一如既往的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籍,因为玛丽琳的梦想就是想要成为一名医生,虽然她自己没有成功的当上医生,所以她把自己的梦想加注在莉迪亚的身上了,而她的父亲詹姆斯则送给他了一本关于人际交往的书,他希望莉迪亚可以多出去和她的好朋友小姐妹一起玩,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个被认同的孩子,当然这也是带有自己的影子希冀,这些都限制了莉迪亚自己的本心,但是她只能被动的接受,因为她只想维持这个家庭的安宁,即使是自己不开心也没有关系,最后,这些的压力突如其来的全部向她涌过来的时候,也是她自己崩溃的时候,她最终不堪重负,为了这个家庭,永远的失去了他的生命。

我们有时候也是莉迪亚,我们也会为了家庭而不得不妥协,放弃自己曾经或许很喜欢的事情,我们的父母也许也是有急迫的爱让我们成为了他们追梦的后继者,我希望,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不要向莉迪亚那样,最后没有勇气也没有机会说出自己内心的告白,我愿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让爱成为一种束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