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十一世紀的開創性倡議(國際論壇)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長遠視野,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21世紀的一項開創性倡議

  在一個缺乏集體行動、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削弱的世界裏,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從一開始就具有長遠視野。該倡議展現了三個互爲補充的前景:政治上,促進不同國家與人民之間的包容與合作;經濟上,推動經貿往來,擴大投資,滿足發展的各項具體需求;文化上,延續古絲綢之路精神,促進各國人民間的文明互鑑。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21世紀的一項開創性倡議。

  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讓“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特別的意義與內涵。民粹主義的抬頭撕裂了世界,全球經濟復甦因保護主義而黯然失色,美國對來自中國、歐洲、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大幅提高關稅,對自由貿易構成極大威脅。這些行爲給許多國家帶來不穩定因素,並對和平發展構成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始終堅信“一帶一路”能夠將破碎的世界聚合起來,推動可持續發展。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處在關鍵節點:一方面,它不斷取得進展,獲得了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由於擔心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從而對其產生質疑。面對這些擔憂,我們有必要通過設定建立在捍衛普遍共同利益與相互關切基礎上的願景,給予明確與具體的回應。它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這一倡議的益處。通過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我相信人們將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優勢,促進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續和更均衡的經濟全球化。本着這一精神,我在去年成立了國際馬可波羅協會,成員由一些國家的前總理與前外長組成,旨在在更高層面促進了解與互動。

  其次,我們應該更好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經濟協調。當前,中國採取一系列行動,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提供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等。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法定資本,能夠成爲撬動發展的有力槓桿。歐洲同樣擁有重要的融資槓桿,如歐盟3150億歐元規模的“容克計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新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在促進更可持續和更具活力的增長方面,歐中持有相通的看法,雙方應通過政府部門以及機構間的合作來鼓勵經濟和金融協同發展。

  第三,我們可以建立新的區域和世界政治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例如我們可以設立類似祕書處的機構,負責保持高層間的溝通聯絡。這一機制將有助於處理重大的金融或貿易問題,並回應各方重要關切。通過舉行經常性會議,祕書處可以爲未來發展確定共同議程,並闡述關於全球問題的共同看法。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與歐洲多次承諾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面對本世紀每一個重大問題,中國正在提供令人信服的應對之道。面對極端主義,中國承諾包容性發展;面對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通過承諾進一步擴大開放爲世界提供增長動力。

  對於通過將“一帶一路”打造成更加緊密有效的合作之道來提升歐中關係,我們抱有極大興趣。讓我們抓住機會,促進和平的未來,發展更加穩定的經濟全球化。

  (作者爲法國前總理、國際馬可波羅協會主席)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