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WN

旅行,是一個放鬆身心的機會,我們可以藉此去體驗更多的風土人情,感受不一樣的生活。但出門在外,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制定旅行攻略時,我們除了關注美景美食之外,更要把當地的天氣狀況、地理概況等了解清楚,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完美的假期。

前段時間,因日本北海道地震就出現了很多旅客不得不取消日本行的遺憾。因此,知力君特地推出“去旅行知地震”系列,爲大家的出行再添一分安全保障!

嗨,大家好呀

不知道看完上期的內容,

大家有沒有一種說走就走去巴西的衝動呢?

這期“去旅行知地震”

我們將繼續我們的南美之行,

來到巴西的好鄰居—祕魯。

提到祕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馬丘比丘。

這個南美洲大陸最知名的考古遺蹟

幾乎出現在世人所有“一生必去”的清單中。

從冰川覆蓋的安第斯山脈高原,

到綿延的沿海沙漠,

再到亞馬遜平原的潮溼雨林……

無論到哪裏,你都會發現複雜的祕魯文化

蘊含着對生命的深深渴望,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好喫且好玩”的國家吧!

利馬

利馬這座擁有殖民地時期建築和現代高樓大廈的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堅毅,這座快節奏的大都市擁有整個國家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城市坐落在沿綿海岸線伸展的峭壁之上,或許你會更喜歡時髦的商場,但這裏還有前印加時期的金字塔遺蹟,西班牙殖民地時期建築殘存的風采以及許多全國最好的博物館。多待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這座現代城市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納斯卡線

外星人的傑作?史前人的塗鴉?納斯卡線是祕魯南部一個由數百個幾何圖形和動植物圖案組成的壯觀網絡,圖案無一重複,風格化極強,這些巨大的線條究竟是誰創造的?又爲何要費力創造這些只能在空中欣賞的圖案?

科學家們認爲這些線條是通過複雜的數學計算繪製出來的天文曆法,但實際的功用仍是未被解碼的歷史謎題。當你乘坐小飛機俯瞰這些沙地上的神奇線條時,定會心生無限的好奇與敬畏。

庫斯科

海拔3300米的“天空之城”庫斯科可以滿足你對宮崎駿電影的一切幻想。作爲這片大陸上最悠久的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這裏曾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中心,如今既是美洲毋庸置疑的考古之都,也是這片大陸保存最完好的殖民地博物館之一。

大量印加時期建造的牆壁筆直地矗立着,狹窄的鵝卵石街道和廣場上,擠滿了強大的印加帝國和西班牙征服者的後代。

馬丘比丘

這座驚世駭俗的印加城堡曾長時間地被遺忘在安第斯山間,也成功躲過了西班牙殖民者的視線,直到20世紀初才被發現。6個世紀以來這個建築奇蹟經受住了地震、異族入侵和惡劣天氣等種種考驗而屹立不倒。

蒼翠的梯田,陡峭的山峯凸顯着這座城堡的神祕與雄偉。即使你已經看過無數次馬丘比丘的標準照,但當你真正站在那裏的時候,仍會覺得眼前的一切難以置信。

不可錯過的美食

好玩又好喫,這是祕魯人對自己國家的評價。祕魯人自豪地認爲祕魯菜是南美洲最棒的美食,安第斯傳統融入西班牙、亞洲和非洲風味,形成了獨特的烹飪手法。祕魯不僅遍地中餐館,祕魯菜本身也因爲受到中餐的影響而很合我們國人的胃口。酸橘汁醃海鮮,小夥慢燉的湯品,品種繁多的海鮮料理,有選擇恐懼症的可要傷腦筋了。

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地震也是祕魯的另一張“名片”。祕魯大約每年都要發生150次左右的有感地震。就在今年1月14日,祕魯沿岸近海剛剛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那麼,祕魯爲什麼多發地震呢?

根據全球板塊構造學說,地球的岩石層並不是整體的一塊,而是被一些所謂的海嶺、海溝、島弧、轉換斷層所分割,形成若干個單元,這些單元就稱之爲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每個板塊內部一般都是比較穩定的,但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則是地殼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帶,其表現是這一帶常有火山噴發、地震活動、岩漿上升和地殼俯衝等地質現象的出現,全球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板塊的交界處,而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個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南亞地震帶就存在於板塊的分界線處。

從全球地震震中分佈圖可以明顯看出,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活動帶的東支安德烈斯地震環,屬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長達1.5萬公里,剛好沿着中美洲海峽蜿蜒曲折地帶的西海岸,再橫穿南美洲西側;整個安第斯山地區,並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臨太平洋的祕魯國境內穿過。

因此,如果你計劃到祕魯遊玩,一定要多注意出行安全。貼心附上旅遊小貼士: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