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魅书》致读者:

连载已近三年,1、印度埃及南非游记;2、《水魅》《余威》长篇小说;3、《德国刀》《阻击战》《老石》《综合格斗》中短篇小说;4、随笔散文;5、就是现在将发的审读意见。每年,我审读书稿若干,感概不少。对许多读者来说,这文体很少见面。今天,我选择部分审读意见晒一晒,一了解了文体,二对照小说阅读加深理解。其中,有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有获得茅奖作家的作品,有改编电视剧热播的作品,当然也有没在我们社出版的作品。

——以下是审读连载之 小说《秘械》(民国悬疑章回小说)审读意见 正文部分——

小说选择的这个民国背景是最近一个时期影视剧市场最为热门的时代背景,就是说,这个背景有利于制造故事,有利于制造对于受众来说,似乎知道一些,又不是有很多了解的人物,事件形成的故事。

《秘械》写的是北伐时期发生在广州的商团事件,中间出现了孙中山,还有大刀王五的徒弟,这些都是在民间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主要人物有商团头领,银行及粮行的老板。

故事的情节冲突放在支持孙中山的粮行陆家,和反对孙中山的商团头领程怀宽以及银行老板马家之间。陆家向孙中山的国民政府献粮后,又准备购取枪支支援北伐。有英帝国背景的程怀宽和马家为了剪除革命军的支持者,不惜纵火烧毁陆家在广州和香港两处粮行,最终杀害陆家大部成员。直到故事的结尾,陆家才得以报仇,陆家少爷陆少庭也加入到国民革命军里来了。

这样的故事应该是很有些吸引力的。而且,作品又以“悬疑”为号召,应该是可读性好的小说。但是,作品的悬疑操作是不甚成功的。悬疑在哪里?在陆家要买枪械支援革命军,然而控制商团的程头领和马家要阻止陆家的行动。先是派人纵火烧了陆家粮行,又伪造合同吞并陆家房产财物,再火烧香港粮行,杀害陆家妇孺。这一切,只为准备商团造反。故事一路讲来,中间颇有暗示,在有心的读者眼中,作品设计的悬疑其实已经相当明了,作品让它悬着,其实读者眼里它已落地。当然,能看到故事的终点也不是坏事,小说同样可以进行下去。问题是,读者要看的是,两个对立面是如何为各自的终极目的争斗的。争斗的过程才是小说行进的主要看点。就像其他书写正反两方斗争的小说或影视剧,很多结局读者是可以预料的,如抗日题材。谁都知道日寇必败,中国抗日军民必胜。看就看在他们是如何争斗的。所以,悬疑不悬疑反倒是不重要的。在这个故事中,火烧陆家的一定是马家,伪造文件夺取陆家房产的也一定是马家,杀害陆家人的凶手也一定是马家。小说设计的那些扣子,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那些扣子并不悬,也不疑。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故事设计的被动性。一方,陆家一方完全的被动性。拿开最后两三章,陆家几乎没有任何主动的,有效的,行动性很强的作为。

当商团头领以及马家做出一件又一件明目张胆的大事件时,陆家唯一的“行动”就是在不停的说话,不停的议论,不停的“想”(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说的什么话呢?“是谁烧了我家粮店?”“马家为什么要迫害我们?”“程会长怎么要这样做?”议论的自然也是这些,“想”的自然也是这些。“想”了,议论了,一遍又一遍地说了,最终怎样呢?最终是准备下一次再议论,下一次再“想”,下一次再说。就是如此的悬疑?

陆家在结局前唯一的一次所谓行动就是宁大侠只身夜探。可惜,既没有夜探的具体行动描写,就连一些场景复述都没有。当然,结果自然也是没有的。一无所述,一无所得。既然如此,设计这一情节做什么呢?

唯一的一次“行动”如此,其余的说,想,议,就不必说了。

作品纯粹是让对立的一方被动地等待另一方完成所有动作,等待一个强硬地为他们设计的结局。

至于小说里那些看见谁谁在一起吃饭了,谁谁又不见了,哪里哪里又看见了,这些所谓的“疑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是孩子们也能一猜就破的。

小说直到最后两章才真正有些动静。这两章设计也不错,一般看不出破绽。人物行动了,有表现了,主题出来了,一定的性格特征也出来了。

可惜的是,读者要忍受几乎全书的沉闷,才能得到这最后一景,太迟了。

要是整部作品有这几章的力量,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能赢得读者的小说了。

2011-8-16

作者拍摄,图文无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