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魅書》致讀者:

連載已近三年,1、印度埃及南非遊記;2、《水魅》《餘威》長篇小說;3、《德國刀》《阻擊戰》《老石》《綜合格鬥》中短篇小說;4、隨筆散文;5、就是現在將發的審讀意見。每年,我審讀書稿若干,感概不少。對許多讀者來說,這文體很少見面。今天,我選擇部分審讀意見曬一曬,一瞭解了文體,二對照小說閱讀加深理解。其中,有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有獲得茅獎作家的作品,有改編電視劇熱播的作品,當然也有沒在我們社出版的作品。

——以下是審讀連載之 小說《祕械》(民國懸疑章回小說)審讀意見 正文部分——

小說選擇的這個民國背景是最近一個時期影視劇市場最爲熱門的時代背景,就是說,這個背景有利於製造故事,有利於製造對於受衆來說,似乎知道一些,又不是有很多瞭解的人物,事件形成的故事。

《祕械》寫的是北伐時期發生在廣州的商團事件,中間出現了孫中山,還有大刀王五的徒弟,這些都是在民間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主要人物有商團頭領,銀行及糧行的老闆。

故事的情節衝突放在支持孫中山的糧行陸家,和反對孫中山的商團頭領程懷寬以及銀行老闆馬家之間。陸家向孫中山的國民政府獻糧後,又準備購取槍支支援北伐。有英帝國背景的程懷寬和馬家爲了剪除革命軍的支持者,不惜縱火燒燬陸家在廣州和香港兩處糧行,最終殺害陸家大部成員。直到故事的結尾,陸家才得以報仇,陸家少爺陸少庭也加入到國民革命軍裏來了。

這樣的故事應該是很有些吸引力的。而且,作品又以“懸疑”爲號召,應該是可讀性好的小說。但是,作品的懸疑操作是不甚成功的。懸疑在哪裏?在陸家要買槍械支援革命軍,然而控制商團的程頭領和馬家要阻止陸家的行動。先是派人縱火燒了陸家糧行,又僞造合同吞併陸家房產財物,再火燒香港糧行,殺害陸家婦孺。這一切,只爲準備商團造反。故事一路講來,中間頗有暗示,在有心的讀者眼中,作品設計的懸疑其實已經相當明瞭,作品讓它懸着,其實讀者眼裏它已落地。當然,能看到故事的終點也不是壞事,小說同樣可以進行下去。問題是,讀者要看的是,兩個對立面是如何爲各自的終極目的爭鬥的。爭鬥的過程纔是小說行進的主要看點。就像其他書寫正反兩方鬥爭的小說或影視劇,很多結局讀者是可以預料的,如抗日題材。誰都知道日寇必敗,中國抗日軍民必勝。看就看在他們是如何爭鬥的。所以,懸疑不懸疑反倒是不重要的。在這個故事中,火燒陸家的一定是馬家,僞造文件奪取陸家房產的也一定是馬家,殺害陸家人的兇手也一定是馬家。小說設計的那些釦子,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那些釦子並不懸,也不疑。

關鍵在哪裏?關鍵在故事設計的被動性。一方,陸家一方完全的被動性。拿開最後兩三章,陸家幾乎沒有任何主動的,有效的,行動性很強的作爲。

當商團頭領以及馬家做出一件又一件明目張膽的大事件時,陸家唯一的“行動”就是在不停的說話,不停的議論,不停的“想”(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說的什麼話呢?“是誰燒了我家糧店?”“馬家爲什麼要迫害我們?”“程會長怎麼要這樣做?”議論的自然也是這些,“想”的自然也是這些。“想”了,議論了,一遍又一遍地說了,最終怎樣呢?最終是準備下一次再議論,下一次再“想”,下一次再說。就是如此的懸疑?

陸家在結局前唯一的一次所謂行動就是寧大俠隻身夜探。可惜,既沒有夜探的具體行動描寫,就連一些場景複述都沒有。當然,結果自然也是沒有的。一無所述,一無所得。既然如此,設計這一情節做什麼呢?

唯一的一次“行動”如此,其餘的說,想,議,就不必說了。

作品純粹是讓對立的一方被動地等待另一方完成所有動作,等待一個強硬地爲他們設計的結局。

至於小說裏那些看見誰誰在一起喫飯了,誰誰又不見了,哪裏哪裏又看見了,這些所謂的“疑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是孩子們也能一猜就破的。

小說直到最後兩章才真正有些動靜。這兩章設計也不錯,一般看不出破綻。人物行動了,有表現了,主題出來了,一定的性格特徵也出來了。

可惜的是,讀者要忍受幾乎全書的沉悶,才能得到這最後一景,太遲了。

要是整部作品有這幾章的力量,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能贏得讀者的小說了。

2011-8-16

作者拍攝,圖文無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