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任

  武松很高兴,他没想到自己在景阳冈喝醉之后,顺手打了一头老虎,竟然为民除害,成了打虎英雄,还被县令亲自接待,又是发奖金,又是接受全县人民欢呼,就差下发一个红头文件进行通报表扬,然后对他的打虎事迹做巡回报告了。

  当然,比这些还要实惠的是,他因此被县令欣赏,一举从一个三无闲散人员成为了县衙的都头,负责全县的治安管理工作,一下就是正科实职干部,起步非常高,加上县令很欣赏,凭借武松的能力,日后完全有再度升迁的可能。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武松,好好干吧。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带着对哥哥武大郎的思念,武松以都头的身份回到了家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嫂子,也就是潘金莲。

  面对眼前的小叔子,也就是打虎英雄武松,潘金莲表面不说,但是心花怒放,武大郎感觉脸上有光,于是马上张罗吃的,出去买酒肉瓜果,这时候就剩潘金莲和武松两个人在一起,初次见面,也不知道说什么气氛一度尴尬。

  一般来说,孤男寡女不在一室,而男女也从来不同席,其实武松和潘金莲从第一次接触,就已经不合乎常规了,也就是没有遵照当时的礼仪。

  两人不但同处一室,而且还一起吃饭,最重要的是,在潘金莲强烈的要求下,或者说是邀请下,武松从衙门宿舍搬到了武大郎家里来住,这样一来,她和武松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

  本来就内心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潘金莲对武松的殷勤就可想而知。大家知道,武松从小没有父母,是哥哥武大郎带着长大,可以说,武松内心是渴望被关爱的,而潘金莲这种照顾,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武松对爱的渴望。

  但是面对潘金莲早上端上来的洗脸水和早餐,每天给他洗衣服等关切,水浒中写道,武松有点过意不去了。也就是说,武松其实很不习惯被人关心和照顾。但即便是这样,武松并没有抗拒,也没有愤怒,或者非常不舒服,从而主动要搬出去。

  这些举动武松都没有,相反,武松反而专门去给潘金莲买了布料,给她做衣服,这个就有点意思了,俗话说,投桃报李,武松这个举动,显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潘金莲。

  而后来他们两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又格外有意思,那天他们两人在家,武大郎出去买炊饼了,书上写道,那妇人将酥胸微露,脸上堆着笑容说道: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

  两个人在房间里,没有谈什么大事情,而是这种情感之事,关键是潘金莲的穿着,实在是有失体统,而且潘金莲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有失嫂子的身份,但是武松却并没有夺门而出,或者当场表示这样有什么不好。

  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从一定程度上,已经逾越了叔嫂的界限,看起来甚至有点像小情侣打情骂俏。

  后来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两人喝起了酒,潘金莲喝了三杯,原著中写道,她哄动春心,那里按纳得住,只管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他。

  看到没有,这就是十足的暧昧,也就是说,武松早就知道对方的意图,也知道对方的居心,他只是把头给压低了,显得不好意思而已。

  所以,从这一系列的小动作,小情绪,小对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武松肯定是动心了,只是他有内心的纠结,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所以最后选择了拒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