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印象歷史品讀

衆所周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在我們國家流傳了幾百年,一直都是人們教育和開導時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大意就是是個人都會犯錯。而小印今天講的這個錯誤就是和這句話同一朝代流傳下來了,中國還有句話叫“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知錯了都能改嗎?

其實不然,就像今天說的這事,錯了幾百年了也都還沒有改正,一起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岳飛19歲時就投軍參加了抗遼戰爭,此後便是一生戎馬,保家衛國。關於這事有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說在岳飛在投軍前,臨行時他的母親爲了激勵他,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時刻提醒着岳飛要爲之而努力,這也是後來岳飛用一生去踐行去遵守的信條。

其實這件事中有個錯誤,就是岳飛的背上刺的其實並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在近年來專家們經過考證,確認了這個問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

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刺的其實是“盡忠報國”,乍一看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深究起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關於岳飛背上的刺字,其實宋史中並無詳細記載,在野史中關於此事也沒什麼記載,按理說這樣一件值得記錄的大事爲什麼會不被記錄?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在一些史書中提煉出了蛛絲馬跡。

關於岳飛背上的字,最早的記錄不遠的後來,在元朝史官編著的《宋史本傳》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岳飛蒙受了不白之冤時,憤怒的他撕開了自己的衣衫,露出了背上“盡忠報國”的四個字給別人看,書中記載,“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從這裏我們可以確定了,岳飛的背上的的確確是“盡忠報國”,而且在歷朝歷代的史書記載裏有寥寥幾筆提到了岳飛背上的字,無一不是“盡忠報國”,而不是我們所熟知口口相傳的“精忠報國”。還有一點就是刺字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岳母只是個平凡婦人,又是如何能在岳飛的背上刺下四個字的呢?我們也不得而知。

在前幾年,有不少專家就岳飛背上的四個字展開了討論,關於“精”和“盡”是爭論不休,直到最後在衆多史料面前,得出了的確是“盡忠報國”四個字的結論,但是由於“精忠報國”幾個字流傳甚廣,說是科普改正也是無從下手。有專家稱:“正確的反而不被認可,真是太意外了!”

雖然字可能不對,但反應的愛國精神都是一樣的,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的。親愛的觀衆老爺們,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