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脫貧路上的“攢勁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記廣河縣西坪村黨支部書記馬天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廣河縣莊窠集鎮西坪村,提起村黨支部書記馬天龍,當地人總會豎起大拇指說:“馬書記真是個‘攢勁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村會計、村委會主任到村黨支部書記,馬天龍一干就是19年,在他的帶領下,西坪村的貧困人口由建檔立卡初期的79戶411人降低至現在的23戶109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坪村處於廣河縣南部二陰山區,人多地少,自然條件惡劣,羣衆大多守着幾畝薄田度日。行路難、喫水難,上學、看病、住房更難。當地很多羣衆曾一度認爲:脫貧致富奔小康是遙不可及的奢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現實條件惡劣,但馬天龍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決心卻從未改變。“只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就能燃起羣衆脫貧致富的信心。”他定下了這樣的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馬天龍多方籌措資金,帶領羣衆興修梯田,改建學校、村衛生室、村委會等。兩年後,西坪村昔日破落的面貌徹底變了樣——整齊的小康屋拔地而起,水泥路通到了羣衆家門口,大家還用清澈甘甜的自來水泡起了蓋碗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纔是黨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馬天龍常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年來,西坪村羣衆養成了種植馬鈴薯的習慣,但由於品種退化,產量低而不穩。爲了改變這一現狀,馬天龍組織村幹部和部分農戶到定西市安定、渭源等地學習馬鈴薯脫毒種薯種植技術,並於2009年籌資50萬元,成立廣河縣香月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僅2014年,合作社就帶領當地羣衆生產脫毒種薯990萬公斤,年收入達900多萬元,人均收入4500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馬天龍在村裏建起了以服裝加工爲主的扶貧車間,吸引本村50名婦女及周邊3個貧困村的部分勞動力前來就業。“每月在車間裏掙的2000多元就夠全家平時的開銷了,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年下來還能存上幾萬元。”車間工人李蘇木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注重增加羣衆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馬天龍還不忘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他常常教育引導村民,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集體觀念,解決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信訪、上訪案件“零”發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別看馬書記官不大,可辦的都是咱老百姓的大事。”西坪村村民馬進祥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馬天龍被臨夏州委、州政府授予2014年度“全州農民創業致富能手”榮譽稱號;同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7年,當選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甘肅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9560623826539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