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是辣椒重要病害,在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田中均有发生。雨水天气较多时,造成该病害在种植区普遍、严重发生。现将该病害的主要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症状

该病在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植株的茎基部最易发病,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幼苗期发病的茎基部会出现水渍状软腐,引起植株猝倒。成株期茎基部呈黑褐色(图1),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图2,图5),受害的分杈处茎常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易折断(图3)。叶片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留在枝上(图2)。湿度大时植株受害部位会长出白色霉层(图4).

辣椒植株根部全部变黑腐烂,种植户需警惕辣椒疫病发生!

病原

辣椒疫病的病原菌是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m),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主要靠灌溉水或雨水飞溅到辣椒茎基部、叶片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和传播。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当空气相对湿度达90%、土壤湿度95%以上时,持续4~6小时病菌就可完成侵染,2~3天即可完成一个侵染循环。因此,多雨天气该病流行迅速,常造成辣椒毁灭性的损失(图5)。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辣椒植株根部全部变黑腐烂,种植户需警惕辣椒疫病发生!

辣椒植株根部全部变黑腐烂,种植户需警惕辣椒疫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减少病菌初侵染源;重病田实行与豆类作物轮作;高温雨季时节,及时排除积水,控制浇水量,严防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尽可能采用高畦栽培、膜下滴灌等措施,减少辣椒茎基部叶片与水直接接触机会。

2.病害的预防:种子播种前可用55℃温水浸种,搅拌至水温下降至25℃时再用清水漂洗并浸泡8小时左右使种子吸足水后,应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分钟消毒;或定植前7天和当天,可对植株全株喷洒具保护作用的药剂,如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氟啶胺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可起到对该病害的预防作用。

3.病害的防治:在植株初现病症时,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植株茎基部和地表;发病中后期,则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防治,每株药液量250~300毫升,灌2次~3次,间隔期为5天~7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