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試驗供檢測自熱方便火鍋產品20件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報新民晚報訊 “坐着火車喫火鍋”這句臺詞曾一度是很多人的美夢,但如果自熱鍋不安全,可能美夢會變噩夢。今天,滬消保委發佈自熱方便火鍋產品的測試結果,4包發熱包遇水在4立方米密閉空間內就有爆燃風險。

根據銷量,消保委購買了“海底撈”“小龍坎”“大龍燚”“三隻松鼠”等品牌的自熱鍋共20件,價格從16.9元至49.9元不等,檢查外觀及包裝標識、鍋體表面溫度、發熱包遇水反應釋放氣體、發熱包二次加水反應、發熱包成分及含量等指標。

使用後食材鍋底部嚴重變形

在外觀方面,12件樣品標註了注水線,6件樣品未標識,2件樣品標識難辨認。6件樣品外鍋底部有隔熱設計,1件樣品的發熱包無生產企業信息。而在注水後,外鍋內部底面中心溫度最高可達121.9℃,“咔咔莎莫小仙”“蜀姑娘”“老城南世家”“辣個火鍋”“潤成”“百草味”等6件樣品的食材鍋底部嚴重變形。發熱包第二次浸沒於水中後,14件樣品持續放氣,最長可達8分鐘。

實驗人員演示發熱包底部變形

發佈會現場,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實驗人員也對發熱包和自熱鍋做了一系列演示實驗。專家表示,發熱包遇水反應會產生氫氣,濃度高於4%就可能爆燃,“按測算,4包加熱包遇水在4立方米的密閉車廂內就有爆燃風險”。而如果喫完後將發熱包丟在垃圾桶裏,遇到溼垃圾中的水分,可能會產生二次反應並揮發熱量。

專家現場演示發熱包遇水反應

在“全國標準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檢索發現,目前國內暫無該類產品和發熱包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消保委建議,在生產、使用、運輸、儲存等環節,企業應把安全擺在最重要位置,對發熱包等特殊包裝物的選材用材、結構設計、使用標識以及防範措施等堅守最高標準。下一步,消保委將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儘早啓動立標程序,統一安全性能要求和風險警示內容,儘快填補空白。

目前國內暫無自熱鍋的國家及行業標準

據統計,去年“雙11”期間,自熱鍋成交量達453萬份,比前年增長2.7倍。消保委提醒市民,使用“網紅”自熱鍋前必須閱讀使用說明,嚴格按提示操作。尤其勿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的環境中使用,避免明火。未成年人在成人指導下方可使用。使用中,應將產品放在防燙桌面上,避免觸碰外鍋。食用後的方便鍋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使用後的發熱包應作爲有毒有害垃圾單獨處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