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3月12日消息 據心聲社區消息,2019年3月5日下午,華爲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接受了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記者的專訪。

要點如下:

關於“孟晚舟”案件: 大司法系統能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處理該案件。

關於5G: 華爲研發5G時間長,投入多,且技術領先。華爲的5G技術與加拿大頗有淵源,不少加拿大同事稱之爲加拿大homemade 5G。

關於美國: 美國並沒有事實基礎,只是試圖用輿論去影響其他國家的政府和民衆,它低估了華爲內部的團結和意志,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關於網絡安全: 華爲過去沒有收到過中國政府提出的這樣的要求,未來即使收到無論是來自中國政府還是其他國家政府的要求,華爲都會拒絕。網絡安全就像冰球比賽,並不僅僅是某個公司或某一個角色的事情,它需要政府、設備商、運營商以及使用者全生態的協作。

關於開放透明: 華爲歡迎媒體參觀訪問華爲,華爲所有的高管都願意回答媒體的任何問題,也會開放研發實驗室、技術發佈會給大家看。

以下爲採訪全文:

孟晚舟很堅強、也很樂觀

1、記者:想問一個加拿大人都非常關心的案子,也就是孟晚舟的案件。她被逮捕時您覺得喫驚嗎?

陳黎芳:我非常震驚,當時甚至不敢相信。我跟晚舟已經在華爲共事25年,既是同事也是朋友,對她非常熟悉和了解。我們剛來公司的時候都是才20多歲的姑娘。晚舟在工作上特別刻苦、特別勤奮,而且特別愛讀書。有時候在一起開會,她會利用各種時間修改她的文件,休息時還抓緊背幾個英語單詞。孟晚舟出事以後,我兒子也跟我說了一件事。他說去年申請大學時有一個財經的問題想要請教她一下,自己沒有想到晚舟阿姨會秒回他。可見,晚舟是一個充滿善意的人,一點點小事都樂意幫忙。

她個人的專業才能我也非常佩服。她領導了華爲的財經管理變革,使得華爲在資源配置、流程優化、運營效率、內控建設方面都有了比較優秀的管理實踐。我相信,晚舟無論在是哪家世界100強公司工作,絕對都會是最優秀的CFO之一。

她突然遭遇這樣的事情,我特別心疼她。她在溫哥華機場被扣留時,個人權利遭到了非法的侵害。但是孟晚舟自己特別堅強也特別樂觀。這也感染了我和我的同事們,不會讓自己陷到情緒當中去,會客觀地去面對。一方面,我們反對美國政府這麼做,基於對企業的指控就逮捕企業高管,這樣的事情太罕見了。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客觀理性地對待,依靠法律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政府這樣的行爲是對司法程序的濫用。我們仍然相信加拿大政府是自信的、公正的、獨立的,也相信加拿大司法系統一定能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處理。

2、記者:似乎你的信心要比中國政府還要足,爲什麼?您講到了更加相信加拿大司法系統的公正透明,聽起來比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司法更有信心。

陳黎芳:我沒對比過。您覺得我更有信心?

記者:中國政府說這個事件受到了政治的影響,也說到了司法獨立在加拿大似乎無法實現,聽起來你對加拿大的司法系統還是有很大的信心,爲什麼?

陳黎芳:我也認爲這件事是政治驅動的。因爲特朗普總統自己講過,加拿大外交官也講過。他們的話表明這個案子就是政治驅動的。另外,我們在加拿大除了相信法律還能相信誰呢?我們當然相信法院最後一定能夠做出公正的裁決。

3、記者:回到孟晚舟案子上,剛纔您說到,您會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去應對、思考發生了什麼以及接下來要做什麼。您真的可以做到這麼客觀和理性嗎?似乎聽起來有很多個人的感情在裏面。

陳黎芳:我是一個女性,肯定有感性的一面。也可能因爲我是一個女性,也就更同情孟晚舟的遭遇。作爲一個職業女性突然面臨這種困境,一定十分難受和煎熬。她有四個孩子,三個兒子,最小的是女兒。她怎麼會不思念自己的家庭呢?我有感情但並不妨礙我理性思考。

記者:在她被抓捕之後您有機會跟她通話嗎?

陳黎芳:我們有一些通話,但是不是特別多。在談話當中能夠感覺到她特別堅強和樂觀。我沒有問過她爲什麼可以做到,我很欽佩她。

記者:所以,基於你對她的瞭解,您覺得她有渡過難關的毅力嗎?

陳黎芳:一定要有這個信心。

4、記者:您是否覺得她被當做替罪羊利用了?以及您是否認爲,她之所以被利用,並不是因爲她做了什麼錯事,而是因爲她的身份特殊?

陳黎芳:晚舟的人品我很瞭解,我相信她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至於是不是被當做人質,我不知道,但特朗普總統說過類似的話。

您可能也注意到前天孟晚舟委託她的律師對加拿大皇家騎警、邊境服務局和加拿大政府提起了民事訴訟,我非常讚賞和欽佩她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基本權利的做法。

5、記者:對於孟晚舟這件事情您有沒有想對加拿大政府說的?

陳黎芳:我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夠公開透明。我們是有信心的,也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夠隨着司法程序的進行,進一步公開整個執法程序,公開更多細節,這就是我們的期待。

華爲5G也是加拿大的Homemade 5G

6、記者:問一個關於5G的問題,華爲在5G方面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僅華爲自己這麼說,外界也這麼說。華爲似乎已經成爲了5G網絡的代名詞。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華爲的5G技術這麼特殊?

陳黎芳:華爲從2009年開始研發5G,到現在爲止已經累計投入了超過20億美金,擁有2500多項專利、在全球已經有30多個商用合同、以及發出了4萬多個基站。

可能這些數字聽起來有點枯燥。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很多運營商都說選擇華爲能節省成本。怎麼節省呢,其實就是技術創新。華爲5G的基站重量特別輕、尺寸特別小,只需要一個人動手安裝即可,既不需要更多的人也不用僱吊車,更不需要封路。我們估算過,在加拿大每裝一個華爲5G基站,就可以節省一萬美元的成本。

另外,爲什麼說5G更安全呢?我們在使用3G、4G時發現了一些有風險的場景,那我們在5G研發的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在標準上、技術上下工夫。比如,在傳送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加密,這種加密能力甚至可以抵抗住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攻擊。再比如,我們對用戶的個人數據也要進行加密保護,這就能夠有效防護僞基站或者對用戶位置信息非法的截取。

消費者也可能會說,爲什麼一定要用新技術呢?因爲新技術給人更好的使用體驗。比如,下載圖片會更清晰、下載速度更快,用VR時也不會覺得頭暈。另外,在一些極端的工作場景下,5G技術的運用還可以避免人身危險,人們只需要做一些遠程的控制就能完成工作。

其實,華爲5G跟加拿大頗有淵源。雖然華爲的5G研發在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很多地方都有部署,但是我們研發團隊有兩個負責人恰好都是加拿大博士。其中一位是男士童文博士、一位是女士朱佩英博士。所以我的加拿大同事們經常跟我說,華爲5G是加拿大的Homemade 5G。

我們不僅最早在加拿大開展5G研發,也針對加拿大的特點專門開發瞭解決方案。比如在北方地區,如果用傳統的衛星,網絡質量和信號差;如果用光纖鋪開,成本又太高;因此,我們提出了5G空中光纖,這可以提供高質量、高品質的家庭寬帶服務(WTTX),成本也僅僅是其他方案的三分之一。當然這種解決方案不僅適應加拿大,也同樣適應各種偏遠地區,以及面積大、人口少的發達區域。

美國低估了華爲的團結意志,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7、記者:我知道華爲在技術的研發方面投入非常多。比如像剛纔講到的,當很多人還沒有想到5G的時候,華爲已經走在前沿開始對5G進行研究了。我的問題是,現在有一些運營商和國家面臨被迫不能使用華爲設備的壓力。如果這些國家或這些人最後決定不採用華爲設備,這會對華爲的業務產生什麼影響呢?

陳黎芳:現在主要是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這對華爲正常的商業運作產生了很大的干擾。這種行動在全球來看都是罕見的。但是,到目前爲止,華爲的5G商用合同在全球最多,5G部署和技術成熟度也最領先。我相信大家都想盡早部署、使用最先進的技術。每個國家,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消費者,都一定會基於他們自身利益來做選擇。所以我並不會特別擔心。

8、記者:但是比如美國、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決定排除華爲設備了。您不覺得這是個風險嗎?

陳黎芳:實際上,現在做出決定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但是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其他國家情形是不一樣的,全球有30億人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有着30年良好的安全記錄。

和我們合作的運營商都有幾十年的專業經驗,它們一定會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最安全、最先進的設備供應商。我相信他們會繼續選擇華爲。因此,我對您的問題並不特別擔憂。

9、記者: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問題並不完全是技術問題,也不僅僅是工程師決定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政客在制定相關決策。你們對此一點都不害怕嗎?美國正在對盟國施壓排除華爲的技術。比如,現在加拿大對於是否允許華爲參與5G部署也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你們是否擔心這個問題政治化,工程師的意見反而會被束之高閣?

陳黎芳:我並不害怕這一點,雖然美國政府的行爲確實罕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美國可能有點低估了華爲的團結意志,也有點低估了其它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民衆自身的判斷力。美國並沒有拿出事實,只是拿一些觀點和猜測去影響輿論,我覺得它的影響力並沒有它想的那麼強大。

您提到了加拿大。華爲在加拿大目前大概有1100多名員工,2019年還計劃新增200個就業崗位。除了提供網絡產品和服務以外,華爲在加拿大也有大量的研發投入。過去十年,華爲在加拿大已經累計投入5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其中,單就2018年便投入了1.37億美元。同時,我們還支持加拿大大學的研究項目。

我們和Telus和Bell的合作歷史也超過了10年,並採用政府主導的安全審查機制(SRP)來保證加拿大公民使用的無線網絡的安全性。這個安全保障機制的功能就在於保障加拿大人民能夠使用安全的網絡。面向未來,我們還會持續遵守這一承諾。

您剛纔說的特別好。如果把網絡安全當做技術問題來看待,其實非常簡單、非常好解決。

10、記者:爲什麼他們這麼害怕華爲呢?

陳黎芳:我也不清楚美國政府爲什麼會害怕我們這麼一個小小的公司。一個公司技術好就要害怕它嗎?好像這個邏輯也不太成立。就像雖然NBA聯盟球隊主要是美國球隊,但加拿大多倫多猛龍隊也可以打的很好;高科技行業中可以有美國公司、歐洲公司、加拿大公司,難道不能有一箇中國公司嗎?

11、記者:現在美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指出的一個具體問題就是華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他們擔心華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太親密,會受到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他們還具體指出了中國的《情報法》,據說這一法律會強迫華爲交出華爲在網絡上傳輸的信息,您對這個說法有什麼回應?

陳黎芳:您說的這些觀點我也讀到過。我也理解這些擔憂。就像我第一次讀到美國的雲法案、澳大利亞的AA法案。這些法律要求企業安裝後門、蒐集他國的數據信息,我對此也特別震驚、特別擔憂。

華爲的做法是,我們從創始人到每個員工,都可以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無論任何情況,我們都拒絕任何政府的裝後門、收集數據情報的要求,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12、記者:您覺得怎樣才能做到您剛纔所說的這種“拒絕”呢?因爲華爲是在中國運作的,需要符合中國法律。我們昨天去了華爲的網絡安全實驗室。你們也提到華爲業務的運作需要遵從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那麼,中國政府這樣的法律法規,華爲怎麼可能不去遵守呢?

陳黎芳:剛纔講了態度,接下來講行動。首先,一定要構建自己的網絡安全能力。比如,上個月我們宣佈過我們初始啓動20億美元投資,用於提升我們的軟件工程能力、安全可信能力。

另外,網絡安全能力和水平還需要較高的標準和透明的第三方驗證。華爲經受住了像加拿大的SRP、英國的OB,以及德國的波恩測試中心的嚴格測試。這些都是政府主導的檢測認證。華爲也參加過第三方獨立的評價,比如美國的Cigital。在一起評估的公司中,華爲有12項優於業界平均水平,其中9項達到業界最高級別。

您提到的中國法律,我們請教過法律專家做了認真的評估,中國政府也多次對該法律進行了澄清。比如,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德國慕尼黑安全峯會上作了專門的澄清。另外,外交部發言人也專門澄清過兩次。前兩天,人大的發言人也再次清楚地表明中國沒有法律要求企業安裝後門,中國沒有法律要求企業蒐集別的國家的信息和情報。

華爲過去沒有收到過中國政府提出的這樣的要求,未來即使收到無論是來自中國政府還是其他國家政府的要求,華爲都會拒絕,沒有什麼做不到。

13、記者:有很多專家解讀了中國的《情報法》。他們覺得雖然中國的《情報法》寫的很模糊,看起來並不清楚個人和公司是否需要交出數據和信息。但實際上,無論外界怎麼解讀,中國政府似乎都會要求企業和個人這麼做。我想問的問題是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華爲怎麼樣才能拒絕這樣的要求呢?比如,其他公司、其他的CEO在一些別的事情上都並沒能做到拒絕政府的請求,華爲怎能做得到呢?

陳黎芳:我們做過專門的法律諮詢。中國的刑法明確規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爲罪”。既然沒有明文寫過這樣的要求,就可以不遵守,所以華爲可以拒絕。

在這裏,我還要做一個說明,華爲只是一個設備提供商,網絡的運營和客戶數據的管理是電信運營商負責的。打一個通俗的比方,網絡安全的保障就像一個能獲勝的冰球隊。冰球比賽不可能是一個人的戰鬥,需要翼鋒、中鋒、後衛、守門員的共同協作,而且要一起遵從共同的規則才能獲勝。無論其中某個位置上的球員多麼優秀,他都不可能替代整個球隊的協作。網絡安全也是一樣的。網絡安全並不僅僅是某個公司或某一個角色的事情,它需要政府、設備商、運營商以及使用者全生態的協作。任何一個角色既起不了那麼大的作用,也沒有那麼大的危害。

14、記者:您使用冰球來做比喻,您一定是加拿大人吧?

陳黎芳:我兒子愛好興趣廣泛,比如NBA、冰球和Rap音樂等,我受他影響很大。他給我介紹了一個叫Drake的Rap歌手,我特別喜歡。Drake有一句歌詞我印象非常深刻,“Started from bottom now we’re here”。我對這句歌詞特別有共鳴。因爲華爲也是白手起家、幾個人一起創業的公司。現在,華爲已經有9.7萬左右的員工持股,就像大的合夥人公司一樣,大家把錢都投到這個公司。

比如,華爲去年研發投入150億美金,在全球企業的研發經費中排第五。我們的理想就是把全世界都聯接起來,我們在很多地方做到了,我覺得我們特別酷。華爲人最驕傲的是做了很多其他公司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在艱苦地區建設網絡、在災難的時候保障通信,每一個華爲人既爲自己生活更好而努力,也爲共同的理想而奮鬥。

邀請美國媒體訪問參觀,認識真實的華爲

15、記者:剛纔講到華爲業務運作,美國已經作出了法律方面的指控,指控華爲員工偷竊了其他公司的商業機密,對於這個指控您有什麼回應呢?

陳黎芳:華爲已經發表過聲明,否認了美國政府的指控,我們也相信法院最後的審理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因爲該案件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細節我不方便打開來一個個講。總之,美國政府的行爲對華爲的聲譽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我們一定會採取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聲譽,包括必要的法律措施。

比如,上週我給美國媒體寫了一封公開信,邀請大家到華爲來看一看。華爲所有的高管都願意回答媒體的任何問題,也會開放研發實驗室、技術發佈會給大家看。希望媒體人士、專業人士,觀衆、讀者或者聽衆,自己做一個對比,看看哪一個是真實的華爲,誰的技術更領先。

16、記者:如果真的有員工被發現做了這些事情或者捲入了類似的事情,華爲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比如說像近期這些案件曝光之後,公司是不是有在內部重新給員工做一些公司政策方面的宣傳教育?或者說強烈打擊這種行爲?

陳黎芳:華爲在這方面有非常清晰的政策,也有相關流程,以及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如果有任何員工個人違反這些規定,華爲從來都會毫不猶豫做出堅決的處理措施,我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這樣做的。

17、記者:在這些案件指控出來之後,公司有沒有對員工重申這樣的信息?如果大家不明白不清楚的話,公司再去重申一下,你們是不允許去偷竊其他公司的商業機密的。

陳黎芳:不僅僅是重申,這和是否發生了某個事件沒有關係,我們會例行反覆教育培訓員工。

記者: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