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韶關市乳源縣法院法官陳茂娣介紹,2017~2018年間,原告陳某等7人在被告劉某承包經營的家庭農場工作,雙方約定工資按月結算。”陳茂娣說道,“庭審當天我們繼續做雙方的思想工作,促成原、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約定劉某於今年7月31日前向陳某等7人支付3萬元工資,於8月31日前支付剩餘4萬餘元工資。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近日,韶關市乳源縣法院審結一宗勞務合同糾紛案,最終促成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該案庭審現場並非在法庭,而是在乳源當地的某醫院病房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悉,該案原告陳某因患突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不便站立與行走,被家人送往醫院住院治療。爲提高審判效率,減輕當事人訴累,乳源法院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與案件雙方當事人溝通。在確保不影響陳某治療與休息的情況下,該院審判團隊於庭審當天前往醫院,用醫院的桌椅搭成臨時簡易法庭,完成了開庭程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韶關市乳源縣法院法官陳茂娣介紹,2017~2018年間,原告陳某等7人在被告劉某承包經營的家庭農場工作,雙方約定工資按月結算。2018年10月,陳某等7人因劉某拖欠8~10月的工資而停止做工。今年1月5日,劉某寫下欠條,承諾於當月15日向陳某等7人支付工資7萬餘元。然而,此後劉某遲遲未履行支付義務,陳某等7人因此訴至法院,希望儘快追回“血汗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前,我們已就該案開展過大量的訴前調解工作,這爲該案的成功調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茂娣說道,“庭審當天我們繼續做雙方的思想工作,促成原、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約定劉某於今年7月31日前向陳某等7人支付3萬元工資,於8月31日前支付剩餘4萬餘元工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問及爲什麼會想到把庭審現場“搬進”醫院時,陳茂娣說:“當事人因病站不起來,那我們就到他身邊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訊員 黃健婷 張思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賀依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031829881984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