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週日清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所)的大樓十分安靜,該所計算機應用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方金雲不到8點就坐在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方金雲眼裏並非只有工作,做羹湯是他的愛好之一。“我家裏有兩個寶,大寶是我愛人,二寶是我女兒。”方金雲有些驕傲,每次只要他下廚,飯菜必定被喫得精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方金雲還喜歡寫詩。走路、坐地鐵或在公園漫步,一想到好句子,就立馬記下來,這被他稱爲“在生活中尋找那靈機一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的人,很難跟“腐敗”掛上鉤。在中科院計算所,方金雲研究的是海量空間信息處理技術。但實際上,過去5年,他一直低調地做一件事——與地方紀委合作打造大數據反腐系統,從碎片化的電子政務大數據中發現疑似腐敗問題的線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數據監督平臺建立後,遼寧省瀋陽市紀檢監察部門一天就能用它篩查出8萬餘條線索。從數量來看,工作效率提升了約3000倍。如今,大數據監督平臺已成瀋陽市紀檢監察工作的最強利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利器的鍛造人,正是方金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用5種方法尋找腐敗現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方金雲開始進行大數據反腐方面的理論研究。不久後,他便得到一個實戰機會——協助湖南省懷化市麻陽縣紀委打造“互聯網+監督”平臺,監督民生資金去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此啓發,瀋陽市紀委也開始打造大數據監督平臺,由方金雲擔任技術負責人。他的主要工作是採集分析數據、構建模型、發現腐敗線索,然後向相關部門提供監察建議,由地方紀委督促整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方金雲團隊主要運用5種方法:關係圖譜分析法、數據疊加分析法、數據規則分析法、數據碰撞分析法、行政痕跡分析法。截至目前,他們共研發出313種算法、超290個模型,用其可發現10多種腐敗現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曾對幾十名行賄人進行特徵分析並建立模型。運用該模型後,他們在3個區縣發現6000多人符合行賄人特徵,其中高度契合的有400餘人,爲當地紀委提供了大量線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監督是一束光,照亮社會的暗角。”方金雲認爲,大數據監督是“第五種監督形態”,也是一種更長效的監督形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麻陽轉戰瀋陽,大數據監督平臺的應用從民生資金領域逐漸擴展到工程、社保、醫保等領域,方金雲所要面對的事情也因此變得更復雜。在構建模型時,他的團隊需要與不同部門打交道,作爲技術人員,對黨政業務不熟,就要從零開始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紀委與技術團隊合作,這本身就無先例可循。”好在,瀋陽市紀委抽調了一批業務骨幹,幫助方金雲團隊熟悉工作。還給他們留出一層樓,方金雲團隊30餘人就駐紮在那裏辦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一個難題是,監督打破了一些人的舒適區。一些部門擔心隱私被泄露,所以不配合信息採集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能拿到相關數據,他們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過,即便有再多波折,方金雲也覺得值得,因爲他堅定了一個信念:“大數據監督系統是一把正義之劍,追回了老百姓的錢;同時,它也是一柄懸樑之劍,提醒幹部不要犯錯,是對他們的保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不計名利付出全部心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官員需要監督,就如同樹苗的成長需要修剪。不砍掉雜亂的小樹枝,它就是一叢灌木,永遠趴在地上。”方金雲想得通透,也做得用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上8點前到辦公室,晚上12點後離開,沒有周末,這是方金雲的日常。由於長時間駐紮在瀋陽,回北京反被他稱爲“出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數據監督平臺凝聚了方金雲幾乎全部的心血。不過,他反覆強調:“這些成績都是團隊的功勞,我從來沒有單打獨鬥過,要感謝我的英雄團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數據監督平臺從無到有,方金雲認爲,這有賴於反腐形成的高壓態勢,同時也離不開一批願意幹實事的科學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由於涉及領域特殊,他們的研究成果有些不適合公開發表。項目報送了今年的某個科技獎項,但因爲材料不夠充分,在網評這一關就被刷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小事,獎勵是身外之物。而且團隊成員還有其他發展途徑。”方金雲說,在瀋陽的一年半,他們爲當地提供了十幾萬條疑似腐敗的線索,1萬多名幹部主動交代問題,大家很有成就感。今年5月,方金雲收到一條信息:方老師,您是瀋陽人的白求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研爲國分憂,創新造福人民。”這是中科院計算所的所訓,方金雲對此很認同:“社會一亂,老百姓就會跟着遭殃。而且,這還涉及到國家形象。”方金雲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份擔當,源自他對國家的感激。出生在農村、上免費學校、做喜歡的工作,方金雲感恩自己得到的一切。他感慨道:“拿國家的錢做科研,是件很奢侈的事,科學家有責任、有能力、有義務讓國家變得更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大數據監督平臺這幾年,一些熟人開始和方金雲疏遠。出門前,家人常叮囑他“要小心”。但方金雲說:“總得有人用技術手段去梳理反腐問題,總得有人作出犧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他覺得做得還不夠,認爲模型中有些科學問題還有待解決。他列了一串待完成事項:下半年要完成9個部門的數據模型、籌備一場大數據監督方面的國際論壇、建立社會監督信息學學科、推動國家監督信息中心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放棄無量前途跨界計算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他人着想,是方金云爲人處世的原則,這得益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我的父母溫柔謙和,從不打罵孩子,兄弟三個也不爭不搶。”他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時候方金雲很調皮,曾去村裏大隊偷喫瓜果。被發現後,隊長就會點他父親的名:“方家的二娃今天偷喫蘋果了。”父親說了方金雲幾句,但不會對其一頓暴打。因爲父親理解,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家裏窮但孩子們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常對方金雲說,喫苦是一種福報。而方金雲喫的最大苦就是“跨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方金雲最開始學的是地質,和計算機沒有直接關係。1990年從武漢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他被分到位於山東的萊州金礦搞地測。3年後,他考回原校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9年,他順利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地理所)資源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並行遙感數據處理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機緣巧合,他來到中科院計算所參與一個合作項目。項目結束後,方金雲想留下來專門搞計算機,“因爲很喜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這一決定受到各種阻攔。大學導師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前輩都勸他說,跨學科很喫虧。而且,當時方金雲是國內做成礦過程數值模擬研究的第一人,前輩們認爲,只要深耕下去,他前途無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方金雲卻堅持內心的想法。2001年,他如願留在中科院計算所。沒有資源和人脈,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爲儘快適應新工作,方金雲幾乎不眠不休,在實驗室睡了整整3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直到今天,方金雲依然是實驗室裏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成。如果沒有做成,那一定是方法不對。我會反思,會繼續努力。”在方金雲眼裏,大數據監督不是項目,而是事業。他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參與進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把自己‘嫁’給了工作,陪家人的時間太少了。”他期待早日完成任務,“那時我就可以光榮退休,天天寫詩了”。\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41552797619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