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大珩的指導和嚴格要求培養了陳佳洱嚴格、嚴密、嚴謹、一絲不苟的科學學風,爲他後來的實驗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做追求真理的教書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雖然,陳佳洱院士爲我國科研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始終牢記着自己的師者角色。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他,自稱是見證北京大學半輩子的“一介書生”;他,是人們眼中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學家。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佳洱做客江蘇省科協高層次人才主題教育培訓班,講述他走進科學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333efc9b3e242c5b094315a4e72d83c\" img_width=\"450\" img_height=\"450\" alt=\"陳佳洱院士講述“走進科學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8e9a9c2006b4eb6b74dce72d4c5c561\" img_width=\"450\" img_height=\"324\" alt=\"陳佳洱院士講述“走進科學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小小少年懷揣“科學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幼年時期的他,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年代,陳佳洱難忘那段“屈辱”的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本侵略者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變成亡國奴,在殘酷事實面前,我只有一個夢想:中國強大起來,消滅侵略者。”陳佳洱說,只有國家強盛,纔有個人的尊嚴和發展的前程,這個想法在他幼小的心靈上深深烙下了印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抗戰勝利後,陳佳洱進入位育中學,據他回憶,這裏強大的數理教師陣容讓他慢慢走進科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校外的家庭教育也讓他燃起了“科學夢”。對陳佳洱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位兒童文學家,在兒童文學戰線上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對於他的教育更是上心,常常言傳身教,讓他學會做人,成就事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得父親冒着大雨,帶我去看居里夫人和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展覽,勉勵我學習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陳佳洱說,居里夫人爲了發展科技使波蘭擺脫貧弱,發奮學習科學的精神深深留在腦海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親告訴我,居里夫人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依靠雙手,歷盡艱辛從8噸瀝青礦石渣中,經5600次結晶終於獲得0.1克鐳。不僅如此,爲了利用鐳醫病,她親自用自己的手做照射實驗。”他說,曾有人勸,用她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成爲百萬富翁,但她堅決拒絕,認爲“這樣做違反科學精神”,科學成果應該屬於全人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佳洱感慨,偉大的科學家都具有優秀的精神和品格,從那時起居里夫人就一直是他畢生學習的榜樣。\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受益於物理大師薰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大學時代的陳佳洱在物理學習和科研中,顯示出了強大的天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學一年級時,陳佳洱有幸從300名學生中被挑選出來,師從著名光學專家、一代宗師王大珩,進入剛剛創辦的物理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他回憶,王大珩作爲系主任,親自教授學生光學實驗課,而且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每次去做實驗,王老師總是早早等在門口,每個學生都得通過他的面試考驗才能進去。”陳佳洱說,而且在課程進行中,他還會巡迴考查指導同學們的實驗操作,實驗完畢,他會逐個審查數據並根據實驗中的表現打分。“要得五分非常難,誰得了五分,誰就得請大家喫花生米,那一學期我有幸請了三次。”陳佳洱笑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大珩的指導和嚴格要求培養了陳佳洱嚴格、嚴密、嚴謹、一絲不苟的科學學風,爲他後來的實驗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一位老師,也令陳佳洱難以忘懷,這位老師就是朱光亞,他是兩彈功勳科學家,一身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核武器事業。“我最喜歡聽朱老師的原子物理課,因爲他在課上,並非簡單講解有關原子的結構和相關數學證明,而是闡述有關問題的歷史背景,實驗現象與已有理論間的矛盾。”他會引導學生思考,然後再告訴學生們當年的物理大師是怎麼做的,培育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做追求真理的教書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雖然,陳佳洱院士爲我國科研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始終牢記着自己的師者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他回憶,1955年6月,因國家發展“兩彈一星”,需要他到北京,參加我國第一個原子核教育基地的建設。1958年,他因帶頭研製我國第一臺30兆電子伏特的電子感應加速器,被選爲社會主義青年建設積極分子,獲頒獎章。“自那時至今,作爲一名教師,我把畢生奉獻給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的教學與研究,我感到無比自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爲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對於青年人才成長成才,他還有着自己的幾點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人要努力成爲一個熱愛祖國、獻身科學、追求真理、服務人民的人,樹立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而獻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勤學善問,勇於創新,既勤奮學習書本知識,又善於在實踐中提出問題,質疑已有的結論,向相關的老師、專家、同學等虛心學習,大膽創造;要打好基礎、循序漸進,重大的創造都要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取得突破。“十年磨一劍,不敢試鋒芒;再磨十年劍,泰山不可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還特別強調,要注重實踐,這既包括生產實踐、科學實驗,也包括社會實踐。“科學就是人類通過實踐獲得的關於客觀世界規律的知識體系。”他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高標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我們具有爲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而獻身的遠大抱負,在實際工作中爲人民、爲祖國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那麼“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從而生活得更有價值、有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江蘇科技報 記者夏文燕\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524665760978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