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bc28664eb0b4deca551a66d88cd11b8\" img_width=\"285\" img_height=\"345\" alt=\"汪精衛爲何拒絕與蔣介石一起反共“清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絕密檔案:第一次國共合作內幕》,蘇杭,蘇若羣,姜羿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蔣介石一夥緊急部署反共“清黨”行動時,4月1日,汪精衛從國外回到上海。在碼頭迎接他的,是武漢方面派來代表的宋子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從上年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汪精衛被迫出國後,期間蔣介石雖然有請汪回國的電報,但汪精衛知道並非出於其本心。此次回國,他雖然先到上海,但由於不願與蔣介石糾纏,並不想在此多停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得知汪精衛回國,便打算拉汪一同反共“清黨”。然而他又顧及面子,覺得不好直接去找汪精衛。這時,爲蔣介石反共到處奔走的吳稚暉,便主動承擔起了在蔣、汪之間牽線搭橋的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汪精衛到上海的當天,吳稚暉就去找汪精衛晤談,以探汪的口風。吳稚暉將蔣介石等上海一班人的意思講了出來,希望汪精衛答應與他們一起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聽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共產黨素來不輕變更所定政策,共產黨實以本黨爲利用品。本人亦不贊同共產黨人的階級革命及勞農專政。且據本人觀察:國民黨與共產黨亦不易繼續相安;但本人希望暫能合作,自己願負調和之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急忙說:“你初自外國回來,尚不知目前共產黨種種情形。現在武漢方面要罷免蔣介石總司令的職務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聽此言,當即說:“如果真是如此,我願與大家共同反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見汪精衛這樣說,立即感到有了希望,遂將對汪精衛的稱呼改爲了“先生”,說:“我也甚願先生能負調和之責,但須有切實辦法纔行。我有三件事求先生:第一,倘若武漢方面竟免蔣總司令職,望先生能實踐所言。第二,先生能否負責阻止上海暴動?第三,倘雙方不能維持時,請先生中立。無論我方失敗與勝利,以後大事請先生主持。”其意很明確,就是拉汪精衛下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經過試探,感到汪精衛有與蔣介石合作的可能。蔣介石在聽了吳稚暉的彙報後,才決定親自出馬與汪精衛見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3日,蔣介石於發電給國民革命軍各軍將領李濟深、楊樹莊、何應欽、程潛、白崇禧、唐生智等,表示衷心擁護汪精衛執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天,蔣介石與汪精衛這兩個一年沒見的政治對手,坐在了一起。在座的還有吳稚暉、蔡元培、李宗仁等。當汪精衛聽蔣介石等人要反共“清黨”後,便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介石,如果這一回東南與武漢開戰,如果你失敗了,我們國民黨就要從此消滅,共產黨必就此起來。如果你得勝了,武漢被東南打倒的時候,國民黨軍就要恢復到民國十三年以前的狀況,要是恢復到這種狀況的時候,無論右派的軍隊、左派的黨員,一定不會同你蔣介石合作,你蔣介石在黨裏的生命,怕要從此消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表現出一副捨身救黨的樣子,說:“現在不是這個問題,現在是國民黨生存的問題。如果國民黨可以生存的時候,那麼無論什麼責任,我都可以擔負起來,決不能自己不負責任,從中取巧,來做一個好人。現在我們只有不管成敗利鈍,同共產黨分離,就是將來國民黨失敗了,我個人可以負這個責任的,說國民黨之消滅完全是我蔣介石一個人攪出來的也可以。如果共產黨被我們國民黨消滅了,那隻要他是純粹國民黨員,能爲本黨奮鬥爭氣,無論什麼人,我都可以同他合作。他是左派也好,右派也好,都可以不管,總要把共產黨消滅了再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知道蔣介石不是信守諾言的人,但又不好說出來,正是猶豫間,又聽蔣介石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不要到武漢去,你去了一定不能出來,那時你想不做共產黨的工作也不能了。你如果真正爲本黨,那就要到南京去,然後再請武漢一班中央執行委員過來。如果你到武漢去,國民黨還是不能團結,你還是要做本黨的罪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汪精衛明白,一旦到了南京,就會完全受蔣介石的控制,哪裏還有他主持一切的權力。所以他表示不同意蔣介石的說法,認爲與共產黨分手還沒有到時候。其他人見汪精衛如此堅持自己的意見,也插話與他爭論起來。吳稚暉說到急處,竟向汪精衛下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李宗仁回憶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中一致要求汪氏留滬領導,並裁抑共產黨的越軌行動。而汪氏則始終袒共,一再申述總理的容共聯俄及工農政策不可擅變,同時爲武漢中央的行動辯護。時爲武漢中央派來接收東南財政的大員宋子文沉默不發一言,其他與會人士則與汪氏激烈辯論。辯論至最高潮時,吳敬恆十分激動,竟向汪氏下跪,求其改變態度,並留滬領導。會場空氣,至爲激盪。吳氏下跪,汪則逃避,退上樓梯,口中連說:“稚老,您是老前輩,這樣來我受不了,我受不了。”會場人都爲之啼笑皆非。緊張的場面,也充滿了滑稽成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5日,當吳稚暉一早起來,在報紙上看到《汪精衛、陳獨秀聯合宣言》幾個字後,不由大喫一驚。當他看完《宣言》的內容後,火冒三丈,破口大罵汪精衛“降共”,甘當“共產黨的尾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好這一天,是蔣介石等人約好與汪精衛繼續會談的日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一見到汪精衛,就指着《宣言》問道:“中國從此即由兩黨共同統治了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聽後大笑,說:“這篇宣言說兩黨不可發生誤會,並無兩黨共同統治中國的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狠狠地說:“總理的聯俄政策,是希望蘇俄援助中國革命事業,並非請他來共治中國。至於容共問題,乃容納共產黨個人加入本黨,服從三民主義,即成爲國民黨員;對其他未加入本黨的共產黨人,採取友好態度,也跟對蘇俄一樣,只希望他們協助本黨革命而已,更非請其共同統治中國。他們固然可以宣傳共產主義,但若與三民主義相牴觸,或有危害國民黨之處,即應予以相當的制裁。他們既要擁護共產黨,我們也要擁護國民黨。如果他們擁護共產黨的言行,超過了友誼範圍,要來共治中國,甚至想獨治中國,那我們擁護國民黨的力量更不能不大增。‘聯共’二字在國民黨文獻中並無所聞,去年5月在廣州雖有國共聯席會議,但其意旨僅在疏解雙方友誼的誤會,決談不上《聯共》之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汪精衛卻認爲既使需要變更與共產黨的關係,也應該召開全體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來決定。吳稚暉見自己滔滔不絕的“宏論”,還說服不了汪精衛。於是便挖苦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獨秀是共產黨的黨魁,是他們的‘家長’,他在共產黨內的領袖身份是無可懷疑的。但我們國民黨內是否有一個黨魁或‘家長’呢?現在有人以國民黨黨魁自居,恐怕也不見得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不想與蔣介石一起反共“清黨”,除了他認爲時機還不成熟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蔣介石的人格有懷疑。中山艦事件敗在蔣介石之手,他現在想起來心裏仍隱隱作痛,喫一塹長一智,他絕不敢貿然與蔣介石再度合作。再者,他是在武漢國民黨和共產黨人熱情邀請下才回國的,他知道自己在武漢的身價,所以不願即時就拋棄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放棄成爲國民黨左派領袖的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6日,汪精衛決意赴漢。臨行前,他給李石曾和張靜江各留下一信。在給李石曾的信中寫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日談話會散後,痛苦萬分。弟深信弟之意見,不能得吳先生等之贊同,而吳先生之意見,弟亦決不能贊同。終日談話討論,戕賊感情外毫無其他結果,故不如決能捨去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給張靜江的信中,汪精衛寫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黨事至此,以銘之意,惟有提議開第四次會議於南京以解決糾紛,舍此實無出路。欲達到此目的,不得不往武漢一行,期得多數之同意,於本月十五日可以齊集(越早越好),總以十五日左右爲宜。如此會議能開,則轉危爲巡,或猶可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天,汪精衛悄然離開上海,前往武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稚暉見蔣、汪合作未成,自己白白辛苦了一場,又氣又惱。他半是諷刺汪精衛,半是自嘲地對人說:“汪先生出國一年,他知道還有那麼一個共產黨!他疾病坎坷,久地歐西,30天內經過了莫斯科,接晤了一羣久慕大名的大革命家。半個月的俄國火車、俄國輪船伴送了回來。又一向有深刻的總理聯俄容共歷史,影在腦中,如何能在上海聽了幾個老朽朋友的一席話,就馬上突然變換了一個大方向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爲什麼要離開上海?李宗仁也有說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山艦事件之後,汪氏被蔣氏所迫,竟不能在廣州立足,只好拋開一手總攬的黨、政、軍大權,而避往海外。今幸北伐勝利,武漢中央請他回國復職,正是千載良機,他自當速去武漢。他和蔣氏鬥法很久,喫虧已多,現在在上海一無憑藉,自然不敢和蔣氏盤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宗仁的分析當然只是一種推測。至於汪精衛本人,倒是對自己的行動有詳細的說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到武漢後,4月11日,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第11次會議上對他歸國和在上海的情況作了如下報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兄弟自從去年離開廣東之後,到十一月初,接着中央聯席會議的電報,要兄弟趕早料理回國;當時曾經拍了一個覆電,說是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啓程。十一月二十日,由法國動身,不料一到柏林,就發了病,一直耽擱到今年正月底,才離開德國。從莫斯科過的時候,又接着這邊二月八日的電報,還是要兄弟早日歸國。在俄國會着幾位同志,也主張兄弟趕快回來,因此不敢多停留,只住了五天,就由西伯利亞到了海參崴。到海參崴之後,就聽見上海已經克服了,於是又拍了一個電報,問應當怎麼走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月一日,船到了吳淞口外,宋子文同志到船上來接,當時就問他中央有無命令?他說要兄弟自己斟酌,到上海住幾天也無不可。即到了上海,一方面因爲中央沒有命令,乃拍電回來報告;一方面就杜門不出,不敢發表什麼意見。但是曾看見蔣介石、吳稚暉、李石曾、李宗仁、古應芬、黃紹竑諸位同志,討論過時局問題,知道上海對中央有着許多不明瞭的地方,而且謠言很大。兄弟一到上海,他們就說:上海總工會要向龍華總司令部總政治部進攻!這種無意識的謠言,他們居然相信,談虎色變,如臨大敵。有一天晚上,李石曾同志來報告,說是總工會要在三日進攻龍華。兄弟就極力辯白,說這是謠言,乃決不會有的事;但他說一定要發生。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周恩來,告訴他約束糾察隊不要到龍華附近去,免得發生誤會。但是因爲帝國主義者每晚十點鐘禁止通行的原故,這封信當天晚上並沒有送到;等到第二天可以證明是謠言了,他們又說是兄弟寫了信的功效。但是兄弟那天晚上還是睡得很好,因爲知道一千多工人,是決不會向兩師人進攻的。不過蔡元培、吳稚暉那一般同志,依然是相信什麼三天攻一次,五天攻一次的鬼話!到後來,他們又說:糾察隊不攻龍華了,要去進攻租界,也還是什麼三天攻一次,五天攻一次;更有一天謠傳中央免了蔣介石同志的職。問他們這個消息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他們說是從中國銀行得來的。這些人專門在那裏製造謠言,鬧得滿城風雨,要使革命軍同民衆起衝突,要使國民黨同共產黨起衝突。不得已,就和共產黨的陳獨秀同志,聯名發表了一篇闢謠的宣言,大概各位已經看見了。同時,看見蔣介石同志也有一封通電,說得很客氣,說是兄弟回來了,以後關於外交政治財政黨務的事,由兄弟主持,他只專管軍事方面。兄弟不曉得中央分派什麼工作,於是再打電回來,說已經到了上海,聽候中央的指示。並致電蔣介石同志,願以黨員的資格,爲黨工作;他所說的話,推崇過甚,萬不敢當。同時又致電各級黨部,說是自從因病離職以後,各地同志都是很勞苦努力,現在已經回來,當服從中央的意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帝國主義者所造的種種謠言,實在辯之不勝其辯,深覺得有趕早離開上海之必要。於是四日發表各種通電,六日就由上海動身,昨天才到此地,現在關於一切事情,因爲尚沒有看見屢次的決議,還不明白處置的辦法;以後要聽各位的吩咐,並請中央的指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0775392118051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