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將爲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指揮第3師團、第11師團等軍直屬部隊增援進攻上海,面對日軍的猛烈炮火,蔣介石先後又投入8個集團軍又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2天的等待時間裏,蔣介石等待着英法美意駐華使節與日本的調停,而日軍則調節了所有的海陸空部隊,所有人都看出了日軍的侵略意圖,但爲了得到國際方面的支持,張治中還是收到了蔣介石給他的避免小部隊衝突的命令。

盧溝橋事變後,國人大都知道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但對於日本蠶食中國的戰略路線,還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不過其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意圖卻是顯而易見,爲了將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爲由東向西,從而方便長期作戰,蔣介石在上海採取了主動反擊的戰役。

1936年2月,爲了防止日軍突襲上海,蔣介石任命張治中爲京滬地區軍事長官,並在京滬之間構築了錫澄、吳福、乍嘉等數道防禦工事。8月12日晨,張治中率領王敬久的第87師和孫元良的第88師率先進入了上海。與此同時,張發奎的56師、57師也正向浦東地區推進中。

當一夜醒來,見到滿街都是抗日戰士後,上海居民無不驚喜交集,重新燃起了抗日的決心。87、88師進入了預定陣地後,正待出擊,不料,蔣介石發出了暫停戰鬥的命令,原本張治中13日拂曉進攻的計劃被完全打亂。

2天的等待時間裏,蔣介石等待着英法美意駐華使節與日本的調停,而日軍則調節了所有的海陸空部隊,所有人都看出了日軍的侵略意圖,但爲了得到國際方面的支持,張治中還是收到了蔣介石給他的避免小部隊衝突的命令。

但對於日軍來說,則率先開始了跨越租界開始設防侵略。這一舉動,徹底與上海的淞滬警備隊交上了火,由於武器的落後,保安隊基本被擊潰。14日,蔣介石發佈了自衛抗戰說明,淞滬會戰正式打響。

戰爭初期,中國軍隊投入了3個師又一個旅,共計5萬人。另有海軍輕洋艦驅逐艦10艘,炮艦魚雷艇20餘艘,空軍參戰飛機250餘架。日軍方面,則投入了1.5萬人,戰艦70餘艘,飛機3000架。

按照一貫的打法,日軍率先對上海進行了輪番炮擊,然後陸軍發起了攻擊。中國軍隊在人數的優勢下,開始掌握了戰鬥主動權。持志大學、五洲公墓、八字橋等外圍據點反覆被爭奪,一時間,死傷無數。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少將不幸壯烈殉國,成爲淞滬會戰第一個犧牲的國家將領。

遍地都是屍體,叫不出名的無名英雄倒了一地,將士們個個奮勇出擊,原88師523團營長易謹回憶:“頭一戰,旅長就犧牲了。除了師長以外就是旅長,一個旅管兩個團,每次打,他都要到前面督戰,犧牲了……我們的犧牲,有多麼大……”

面對中國軍隊的頑抗,這是讓日軍難以想象的,因爲按照日軍將領的說法,中國軍隊不過一盤散沙而已,3個月,就能滅亡中國。而在上海,遍地的抗日宣傳口號,誓死抵抗住日軍的戰士層出不窮,這是讓日軍難以接受的。

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將爲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指揮第3師團、第11師團等軍直屬部隊增援進攻上海,面對日軍的猛烈炮火,蔣介石先後又投入8個集團軍又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兵力總數達到了60萬人以上。日軍則又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共計13萬人。

上海徹底成爲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槍炮聲,廝殺聲。中央嫡系軍打完後,上海民衆分別看到各省的雜牌軍陸續前來支援,有穿草鞋的四川部隊,戴斗笠的江西部隊,戴鋼盔的兩广部隊……沿途各地,或車行、或步行,都星夜兼程快速跑步前來支援。

此時的蔣介石早已明白,單靠軍事實力來擊敗日本是不可能了,我們有的,只能靠人命來拖延。因爲從當時兩國的軍事實力來看,中國兵力約爲200萬,日本約爲448萬(199萬可立即動員);中國海軍總噸位6.8萬噸,日本190萬噸;中國空軍有飛機314架,日本則有4180架。

武器上,中日兩方的實力更是天壤之別,中國僅能製造一些輕武器,重武器、飛機、軍艦都必須進口;而日本有能力生產所需的幾乎全部武器。

指揮層面,日本早在1873年就實行徵兵制,軍令統一;中國遲至1936年,才改募兵制爲徵兵制,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服從中央調度。

因此,蔣介石對解決上海的戰事,更期待的依然是國際調停。在一次飯後,他也曾坦言:“在北方打仗,國際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個國際市場,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國際注意。國軍如能在上海多保衛一二個月,將可引起國際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應不惜犧牲,盡力固守上海。”這對於參戰的戰士來說,恐怕是沒能明白,淞滬會戰更多層面上成了政治戰。

老兵勞聲寰與杜重石曾在採訪時控制不住顫抖的回憶道:“我們武器真的是太落後了,除了中央軍有機關槍,各省的軍隊,都是兩條腿,一支步槍。與日軍的拼搏,我們都是靠血和肉直接衝上去,四個師打他們一個師,一天要消耗一個師。黃浦江旁邊的戰壕,常常一挖就是水,常常沒來得及挖戰壕,前面犧牲的兄弟就早已堆積如山,沒辦法,我們就臥在兄弟們身上繼續戰鬥……”

11月11日,淞滬會戰接近尾聲,當日軍進至蘇州河岸時,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了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三個月的戰事,我們的消耗很大,投入了約80萬人,共計犧牲了30萬人,但讓日軍沒想到的是,他們的消耗也很大。按照他們戰後作戰力統計,絕大多數時,日軍只要一個步兵大隊就可以擊潰國軍一個師。而在淞滬會戰中,他們前後共計投入20萬兵力,損失了40個步兵大隊的兵力,共計4萬餘人。而造成日軍這樣損耗的結果,皆來源於我們的那些英雄前輩們義無反顧的犧牲,血與肉一寸土一寸土的爭奪。

參考資料:

1、張冬梅、許述:《淞滬會戰擴大原因探析》,《理論界》2013年第9期;

2、黃自進《蔣介石與日本》,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第270—272頁;

3、思不羣編著《二戰全史》,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06,第4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