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因为频频出现在小说戏剧中而被熟知

常作为杀人灭口的必备毒药

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杀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砒霜害人性命

平白无故的情况下我们决计不会沾惹

但是和砒霜并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槟榔

却是数以千万中国人的口中常客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槟榔致癌,既是共识也是事实

深受其害者在呐喊着,撕心却微弱

未承其苦者仍咀嚼着,享受即放纵

昨日,武汉晚报一篇《研究槟榔问题遭“威胁封口”》,研究了槟榔几十年的湖南省口腔医学学会会长翦新春,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槟榔的论文,论文中写道,实验研究证明,槟榔中含有致癌因子,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比不咀嚼槟榔的地区口腔癌发病率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他屡次呼吁大家关注“槟榔致癌”的举动,遭到了槟榔企业的威胁,有人说要拿80万来买他的人头。3月10日,有记者试图联系翦新春,但是没有成功。湖南湘雅医院的口腔专家说,研究槟榔的几个教授都被威胁过。

这篇报道再度将“槟榔”摆到了公众的眼前

这一次,我们能否正视它!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中药”槟榔 本为祛疾治病所用

常被人们嚼食的槟榔,原料是槟榔未成熟时的果皮,又被称为大腹皮,也是一味中药。早在汉武帝时期已有记录,兵征南越时,槟榔就曾协助解除过军中瘴疠。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中医典籍记载,槟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破症结,驱虫,行水,属驱虫药”。现代研究表明,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进而泻下的效果。此外,槟榔还对腹胀便秘、血压下降、疟疾等病征存在治疗功效。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总结槟榔的作用有四:一能使清醒的人变醉,二能使喝醉的人清醒,三是饥饿时食用能充饥,四是吃饱之后食用能助消化,即“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饱能使之饥”

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和它产生过交集。南唐后主李煜描写过“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苏东坡因为它留下了“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名句;宋代《岭外代答》云:“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宾(槟)与郎(榔)皆贵宾之称也”“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现代一首民谣《采槟榔》更是流传甚广。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槟榔树

槟榔原产地在马来西亚,我国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不过在我国一提到槟榔,大家首先想到的却是并不生长槟榔的湖南,为什么湖南人对它情有独钟呢?

《湘潭县志》记载,1650年正月,清朝金亲王因湘潭人民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尸首,瘟疫横行,所剩住户仅三四十,人口不到100人。后来有一位程姓的安徽商人,得知有位老僧殓收白骨,是通过嚼槟榔来避秽,效仿后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湘潭县城又染瘟疫,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咀嚼,在患者痊愈之后却保留了嚼槟榔的习惯,久而久之湘潭城中跟风之气日益严重,平常人也嚼起槟榔,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槟榔爱好者的共同认知,在湖南、海南等地区,熟人见面,除了互相敬烟外,还会掏出槟榔,一边咀嚼一边聊天。如今槟榔店铺遍地开花,其药用价值却几被忽略,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咀嚼队伍,追逐它带来的快感,然后依赖上它。

“反正没出现问题,那就吃吧!”

那么一旦出现问题了呢?是不是就晚了?

“恶魔之果”槟榔 它真的可以让人成“魔”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槟榔泡酒,永垂不朽。

由槟榔引申出来的这句诙谐谚语传播甚广,解锁了人们针对槟榔更刺激吃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加重着对口腔的侵害。在湖南常德,目睹了亲人因嚼食槟榔去世后有人悲痛的补充了一句:再嚼几年,坟头冒烟。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嗓子像被人掐住了一样,出不上来气”,还伴随着头晕、胸闷、心跳加快等症状,忍不住产生去医院的想法。但是更多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嚼食,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 “软性毒品”就这样更广泛的普及开来。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口腔癌作为高致死性癌症,目前5年生存率仅为50%,而且即便手术成功,也会带来面部外形及功能的高度损害。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刘桑果

其实在癌症来临之前,很多人已经在承受槟榔之苦了。医学研究证实,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占7%,白斑占3.9%,扁平苔藓占5.2%,这些都属于癌前病变。其中OSF基本上可以说是咀嚼槟榔人群的早期特异性病变,发病率极高。

因为槟榔纤维的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并且槟榔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口腔有烧灼感。大多早期出现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能会出现疼痛、口干、味觉减退等症状。后期张口受限,言语及吞咽困难,做不到吹灭蜡烛等动作。

一位湖南的口腔科医生曾这样描述道:

每天OSF的病人都有好几例,他们都说很疼,很难受,说话也不清楚,治疗方法是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针扎进硬邦邦的粘膜,很多人疼得发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张口度只有一厘米左右,已经说不清楚话了,工作也因此丢了。他说自己其实只吃了半年槟榔,现在后悔得要命。我的父亲也曾经吃了很多年的槟榔,有一天发现嘴有些张不开了,就戒了,后来慢慢的有所好转。然而过了这么多年后,他的腮帮子还是硬邦邦的。

虽然治疗口腔粘膜病变很痛苦,但毕竟避免了病情的发展与恶化,多半是会最终康复的。但如果在发病后未能及时停止槟榔嚼食或接受正规治疗,没有进行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那么口腔癌就真的与我们近在咫尺了。

而最无奈的是,尽管我们知道了槟榔的危害,可槟榔依然在光明正大的围着我们。

“致富”的槟榔 小槟榔,大民生...还是大灾难?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关于“槟榔致癌”的内容就会刷新一波,但是无论有多严重的后果、多鲜活的实例,很多人还是只把它看成一个遥远的数据,顶多附和两句、感叹几声,回过头去该吃吃该喝喝该抽抽该嚼嚼。

而且还会有抵制的情况发生,曾有一位OSF患者把一篇“槟榔致癌”的文章发到了槟榔爱好者微信群里想唤醒他们,立马就被踢出去了。掩耳盗铃的故事人尽皆知,那么不看“槟榔致癌”的医学科普,就能做到肆无忌惮的大嚼槟榔了吗?

未发生的事总是有恃无恐,后知后觉也就失去了后悔的机会。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其实槟榔的成瘾性很低,想要戒掉并不困难,更多的还是因为舍不掉的快感而选择的自我放纵与心理暗示。那么抛却个人因素,槟榔就这般顶着一个明晃晃的“1类致癌物”的大帽子昭然过市,国家为什么不出手禁止呢?

其实早在2013年央视《新闻30分》栏目就曾大篇幅报道槟榔的强烈致癌性,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导致当时正值采摘季节的海南槟榔价格暴跌,全海南种植槟榔的230万农民减收30亿。危机同样蔓延到湖南湘潭,在这座人口280万的槟榔之城,大小槟榔加工企业多达100余家,从业工人40万。这早已是一条盘根错节的巨大产业链,关于槟榔的报道,牵涉到相关民生、传统、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又变得异常错综复杂。

槟榔围城下:叫不醒的是一个个装睡的人挡不住的是一条条敛财的路

最终结果,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出来“辟谣”:“槟榔致癌”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

同时,近年来也不断有患者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与槟榔博弈,但最终的审判结果却多是因“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因果关系”而失败,争执的焦点是由于很多嚼食槟榔的人群没有患癌甚至未出现任何明显病变。

复旦大学胡善联教授曾说过:从短期来看,遏制槟榔行业发展,会影响海南槟榔种植业、湖南槟榔加工业;但长远来看,槟榔导致的医疗代价更大,社会负面影响更深远。

但目前来看,针对槟榔,我们仍需面对一个“无力改变的结局”。

槟榔本为祛疾除痛而来,而今却演变为损人健康的“毒物”。在这背后,是叫不醒的一个个装睡的人,和挡不住的一条条敛财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