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关于中西医哪个更加有效,乃至中医能不能与时俱进地跟上现代医学的脚步,这样的争论一直是舆论热议的话题,有些人甚至不知其所以然就盲目地给中医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

田老师,您今天就给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讲一讲:中医是如何认识人体生命健康的,中医到底是不是迷信?该不该摈弃?

首先回应中医是不是封建迷信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无聊,你想啊,西医进入中国才多长时间,中医呢,我们古代几千年下来所有的健康问题全是中医来治的,你说有没有用,是科学还是迷信。所以说中医有没有用,是不是封建迷信这个无需争论。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关于中西医之间的争论,归根结底就是:中医的治疗方式跟西医治疗方式理论体系上的一些差异。

西医是物质医学,讲究的是循证治疗的思维。它认为,人体是由器官、细胞、分子、元素构成的,人体生病是因为器官失能,器官失能是因为细胞受到了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导致分子结构变异、元素构成异常。所以西医治病,第一步是找病灶,找到病灶就切除它。这也正是西医的局限性所在,因为忽视生命系统规律的关联性,往往无法根治或者伤及其它组织,有点过分拘泥于治病,而不是医病。

中医是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从宏观上看待病因,中医讲究的辩证施治,认为人体内部自成一套循环系统,人的肌体内部的各种脏腑器官,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制衡的整体,按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维持自身的运行并与大自然交换信息和物质。

不同程度的风、热、燥、湿、寒都可能影响人体内部的系统平衡,当人体受到的风、热、燥、湿、寒、暑气过度超过自身免疫力承受范围时,人体就会生病。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调理和中草药还原人体生命系统的平衡规律,通过改变人体自身环境,并通过汗、吐、泄等法,将其排病毒出体外。其诊断与治疗的着眼点都是维护平衡,人体内外阴阳平衡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客观地看待中西医的优缺点,无论是哪种,都能解决大多数健康问题,这也正是它们能够并肩存在的根据所在。不要偏执地认为哪个行哪个不行,其差异点就在于中西医对人体的健康学的认知角度不同,既然各有长短,我们就可以辩证应用,各取其所长,灵活施治。用中医文化治未病,用中医的方式去调理养生,增强身体免疫力,当遇到现实中突发的外伤时,可以选择西医更便捷,可以总结为“中医内调,西医外治”。

当然了,以上所讲仅仅只是中西医的治疗原理。我认为中医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治未病”能力。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概括一下,所谓治未病就是:通过易经预测方法+中医的观微、调理方式把人类的健康防线提到最前端。让很多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通过它治未病的优势,防病于无形。

那么,我们当代人如何才能做到“未病先治”呢?

1、学易、学医,补充命运之气。这个学并非指一定指要求把易和医学通透。而是学习了解一些基础的易学、中医学知识。一来认识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二来认识自身命运发展的规律;三来可以通过易学医学的解决方案达到提前预防、提前防备、提前解决的目的。

2、人以食为养,食疗可治未病:食疗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墨守成规的一些习惯,比如春天吃防风粥以散风寒;夏天喝绿豆汤、酸梅汤降暑祛热;秋季吃芝麻以润燥;冬季吃羊肉等进补......

具体到个人的话,还是要根据你当前的身体状态来食补,建议大家学习了解一下食补方面的知识,来为自己通过食疗法治未病。

3、构建宜居的好风水:风水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将人居住的地方和地理环境相融合,达到一种地理环境呵护生命健康目的。住在一个好风水的环境,也能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4、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趋吉避凶,择日而为。只有这样,推荐大家看我的黄历,根据每日专属宜忌,来安排自己每天的行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5、积阴德和读书: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到的福报才大。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因此,关于阴德我总结如下: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训》解说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至于如何积阴德,可以是为了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而默默付出;可以是为了家国环境的绿化出自己的一份力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