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後,爲何大臣們都把責任甩鍋王安石,原因不可告人。

說到宋朝的時候,應該有不少人記得宋朝的經濟很繁榮,人民的生活很富庶。但是經濟增長隨之滋生的也就是腐敗。除卻當時朝堂有極個別的爲官清廉之人,佔絕大多數的風氣都是官官相護,風氣糜爛不堪。所以,上下的不作爲導致了後來北宋的滅亡。那麼爲何北宋滅亡之後,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指責一個人,覺得是他的“胡攪蠻纏”才讓國家滅亡了呢?

這個被指責的人就是王安石。我們都知道王安石除了是一個大詩人之外,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政治家。那時候他看到了國家的種種衰敗和無爲,於是他選擇通過變法來改變國家的現狀。但是一個人在安逸的氛圍下待久了那肯定是不願有所改變的,更何況王安石的變法要從根本上傷害當時那些貴族的利益。所以即便他制定的政策很好,但也不能很好的執行下去,甚至有個別人藉着變法的名義從中謀私,以致變法讓人怨聲載道。

然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由於金兵南下,北宋滅亡了。慌忙的統治者帶着一部分只知享樂的臣子往南方逃去,建立了南宋。建立政權之後,肯定就得討論北宋滅亡的錯在誰身上,畢竟國家滅亡可是一個大事。

可是大家都知道是因爲他們的無爲才導致的滅亡,但沒人願意承認啊,所以他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王安石。既然你當初發動變法的時候妄圖撼動我們的利益,那麼如今國家沒有的鍋就只好由你來背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看見,上到君王下到臣子,甚至部分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學大儒都在罵王安石,說他以一人之力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這種病態的情況在我們看來是可笑的,可是當時的他們總得爲自己的繼續享樂找一個理由啊。不過即便沒有王安石,南宋也很快被元朝滅掉了。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即便沒有元朝,宋朝也很快會在自己國家治理之下分裂,不管是到什麼帝王還是臣子,他們根本就沒有想着把國家的前途好好經營。在享樂的同時,把滅國之罪放到忠心的臣子身上,這樣的一個國家政權怎會穩妥?

好在大部分人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即便他們如此指責和甩鍋王安石,但是那些有識之士和底層百姓還是對王安石十分敬佩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