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現場。

新華社南京10月7日電記者(朱筱、張展鵬)去德國慕尼黑參加十月啤酒節、去山東青島感受詩意秋海、去無錫陽山採摘豐收之果……這個國慶黃金週,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踏上休閒之旅,一路觀賞一路分享。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信息顯示,僅1日-4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5.02億人次,同比增長8.8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169億元,同比增長8.12%。

在中國,旅遊日益成爲國民的“剛需”。觀察人士認爲,今年黃金週旅遊呈現出新特點,包括逐步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各種新技術、新零售、新業態也爲消費者帶來了更多新體驗。

投資、消費、出口一向被視爲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同比增長14.2%。

德國慕尼黑

28歲的王海晨在南京從事金融工作,國慶長假他選擇去德國慕尼黑和柏林遊玩。“十月初恰逢慕尼黑一年一度的啤酒節,我想趁此機會去深度體驗一番當地的文化風情,而不是單一的購物觀光。”

王海晨的想法傳達出中國旅遊消費新主體對優質旅遊的訴求。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金早表示,“80後”“90後”的消費特徵更多地體現爲“生活式激發、多元式決策、智能式前行、分享式評價”,追求觀光、度假、休閒、健康、探險等多元化的旅遊體驗。

正是爲了順應居民旅遊“提質升級”新趨勢,中國新近出臺的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將旅遊產業列爲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的重要領域之一。

“大家總是習慣夏天去海邊度假,今年國慶我想去看看秋天的海。”杭州女孩鍾淑華在這個黃金週沒有選擇去一線城市“打卡”,而是和朋友臨時起意去青島遊玩。

青島夜景

儘管時間稍顯緊張,鍾淑華的旅程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去之前先在網上訂好高鐵票和酒店,到了當地,‘喫喝玩樂’都可以通過手機上各式各樣的軟件隨時選擇訂購。我們還根據大數據評價及預測避開熱門景點和高峯時段,讓整個旅遊過程更加舒適寬鬆。”

藉助發達的互聯網工具和各種在線旅遊服務商,中國人黃金週旅遊愈發呈現個性化和理性化的趨勢。

據南京大華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於小汶介紹,遊客會根據實際情況分開預訂交通、住宿等旅遊要素。從旅遊景點瞭解到,今年跟團遊數量略有下降,但散客人次較去年提高了30%左右。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中指出,在旅遊消費方面,“小長假+年休假”拼假方式所佔比例增加,周邊遊、短途遊等出遊形式同樣深受歡迎,親子游、海島遊、郵輪遊等旅遊產品備受人們青睞。

鄉村旅遊

江蘇鎮江的周女士今年國慶節選擇帶着家人到附近的句容體驗一日鄉村遊。“我們先是去赤山湖溼地公園坐船觀光,中午在附近的農家樂喫午飯,隨後去白兔鎮觀賞花海,採摘水果,整個旅程舒適又實惠,家中老少都很滿意。”

江蘇作爲文化旅遊大省,黃金週借力文化遊、鄉村遊、民俗遊、親子游、賞花遊等形式,全省旅遊跨區域串點連線成網的“一盤棋”特徵突出。

“爲了提升旅遊地的服務水平,江蘇多個景區下調了門票價格,中山陵和蘇州園林上線門票預約系統,揚州市開放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資源供外地車輛使用。”江蘇省旅遊局旅遊促進處處長葉凌波說。

中國國旅(江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兵說,黃金週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如今國家正式出臺相關意見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可以預期傳統的旅遊消費也會煥發新活力,這也倒逼旅遊從業者們推出更多優質的產品,順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市場供給端的不斷進步。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