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這一最大的叛亂,雖然久已孕育於時代的社會危機之中,卻是由它的創始人早期經歷中的一些離奇而偶然的事件發動起來的。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洪秀全(1814- -1864年)出生於廣州北面約三十公里的花縣,是一個小自耕農的兒子,他的客家人祖輩是十八世紀從廣東東部移居這裏的。洪秀全勤奮好學,胸有大志,1827年第一次參加在廣州舉行的科舉考試,時年十四歲。但像大多數同考的士子一樣,他也沒有取得生員身份。1836年,再次應試時又名落孫山。就在第二次在廣州應試時,他邂逅遇到了一位外國傳教士(可能是美國人史第芬)在傳佈福音,還得到了共有九本的一套小書,書名爲《勸世良言》。

然而這部著作不僅對他的未來,而且對他的國家的未來,也起了決定性作用。這小冊子的作者梁阿發(1789- -1855年) 是廣州人,受教育不多,但生性熱情,他在當印刷所的雕刻工時結識過廣州英國長老會傳教士馬禮遜。1815年梁阿發隨馬禮遜的同事米憐赴馬六甲,米憐後來就在那裏創辦了英華書院。在馬六甲期間,梁阿發在宗教上的那一種永不寧靜的衝動一度使他轉信佛教,在一位雲南和尚的指點下研究佛理。但由於米憐的再三勸誘,他逐漸改信了原教旨主義福音派的新教,受洗後當上了傳教士和佈道師。他的《勸世良言》發表於1832年,同時在廣州和馬六甲印行。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就我們所知,梁阿發的這本小冊子是洪秀全宗教夢幻的唯一文字根源,而且很可能是他在1847年得到聖經譯本以前的唯一來源。因而它的內容對太平天國叛亂的歷史特別重要。這部著作在撰述上很沒有條理,大段大段引文取自馬札遜和米憐的聖經譯本(用的是晦澀費解的古文),中間又插入梁阿發用白話文寫的許多註釋性說教。由於不怎麼注意先知傳說和福音故事按年代順序排列的結構,因此這本聖經題材的介紹雜亂無章。材料主要取自使徒書,其次有舊約的先知書、《創世紀》和四福音書。把天父耶和華的性格描寫得很突出,但耶穌的性格卻大大地被輕視了。這部著作用刻板的原教旨主義詞句精心地勾畫了諸如上帝的全能、罪惡和偶像崇拜的墮落,以及在靈魂得救或罰入地獄之間進行可怖的選擇等等教義。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在福音的外觀下,梁阿發的《勸世良言》含有許多嚴肅的政治寓意。首先它一再暗示,由於長期的道德衰退過程,整個中國社會正瀕臨災難的邊緣,對一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讀者來說,它明確無誤地示意,王朝的興衰週期正處於最低點。其次更令人感興趣的是,這部著作多次把天國和塵世王國加以混淆。例如聖經上的“天國” 一詞被說成既是有福者的死後歸宿,又是信徒在世上的聚會處。在這整部書中,聖經題材前後錯亂,使人感到救世主的降臨與其說僅僅是過去某個時刻發生過的一次歷史事件,倒不如說是一種可能多次出現的、上天啓示的人間危機。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這本書對洪秀全的影響雖然是突然的震動,但直到很久以後才發生作用。他在得到這本書以後顯然只匆匆一瞥就放到了一邊。一年後才發生作用。他在得到這本書以後顯然只匆匆一瞥就放到了一邊。一年後(1837年) 他在廣州第三次考試時所遭到的失敗使他精疲力盡,頹喪至極。當轎子把他從廣州抬到家裏後,他向雙親傾訴了負疚之感和自愧無用的心情。而後就一連多日神志昏迷,臥牀不起:他夢見自己升入天國,在那裏脫胎換骨,得到了淨化和再生。一位年高德劭、蓄着金色鬍鬚的人交給他幾面王旗和一柄劍,要他起誓剷除一切惡魔,以便使世界重新回到純粹的教義上來。洪秀全陶醉在至高無上的正義和所向無敵的力量的幻想之中,怒不可遏地冥遊了宇宙,按照指示降妖斬魔。陪他在夢中搜索的有時是一位中年人,他認爲那是他的兄長。.當幻覺最後消失後,他似乎又恢復了與外面世界的聯繫,但在性格上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且能完完全全記得自己的夢境。軟弱無能和自愧無用之感經過他的幻覺明顯地變成了相反的方面。相信自己無所不能和聖潔無瑕。因而人們普遍擔心他還沒有從迷妄中完全甦醒過來。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這一強烈的內心感受演化成對外界首尾連貫的見解,其過程是很緩慢的。洪秀全在他發病以後的六年裏繼續在他習慣了的幻境中活動,雖然已經明顯地擺脫了早先折磨過他、使他癱瘓的內在緊張感。誠然,我們發現他在1843年又參加了廣州考試。可是這-次科場失敗,只使他痛恨那個欺騙了他的制度而未使他自怨自艾。當時他懷着憤懣的心情返回鄉里,很顯然他已下定決心不再去應試了。

高燒不退的洪秀全:就憑這樣一個夢和這樣一本書造就了一個天國

新近發生的鴉片戰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洪秀全的政治傾向,這尚不能確切言之。如果說中英衝突對他沒有影響,那纔是不尋常的,因爲當時的廣東民怨沸騰,對清廷的輕蔑之情隨處可見。只在洪秀全故鄉的縣境之外,就蓬勃興起過抗英的民兵運動(見第四章),它的領袖們蔑視滿人在外夷面前的軟弱無力。不過對洪秀全的看法更有決定性影響的還是他本人想參加第四次應試之後不久重新發現了他發病前一直束之高閣的梁阿發的那本小冊子。代替那些象徵性幻覺的是梁阿發書中所提供的一整套世界觀和救世的使命。洪秀全現在皈依了基督教,其方式不同尋常:他把這本書看作是上帝對他本人的直接召喚。他現在按照基督教的教義來領悟自己的夢幻:年高德勁、蓄着金黃色鬍鬚的人是天父耶和華;中年人是耶穌;他本人是上帝的次子而被授以神聖的使命,務使世界重新尊崇上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