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次喫完飯後,面對着杯盤狼藉,大部分人的心聲都是:我不想洗碗,我不想洗碗……

就算不得不洗碗,相信有不少“懶人”,會先將髒碗泡在水池裏,等到摞成一堆或攢兩頓一起洗,是不是感覺自己還點小機智呢?

實際上,碗越泡越髒!

人體腸道能傳播疾病的微生物種類有很多,如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副溶血弧菌、痢疾桿菌等,其中有些能附着在用過的碗上。

本來沒什麼事,只要把碗洗乾淨就好,但是把碗屯着泡在水裏就糟了,因爲這會給細菌創造了良好的繁殖條件:

1、充足的營養:

食物殘渣和油脂給細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隨隨便便繁殖個幾十代都不成問題。

2、適宜的溫度:

大部分的細菌都能在20~30℃的水溫下,充滿活力地繁殖下一代。

3、足夠的繁殖時間:

一般呢,細菌在進入一個新環境後有一個適應的時間:1~4小時。等到適應環境了或在適合的環境下,細菌就會呈幾何級數快速增殖。

曾有一項實驗表明:

假設原有細菌1000個,

浸泡水裏10小時後,

細菌總數會增加至原來的7萬倍。”

一旦碗盤上附着大量的病菌,就算你事後再努力清潔,碗碟上還是會有一定數量的殘留病菌。這些病菌就可能進入人的身體,影響家庭成員的腸道系統健康,特別是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

所以,喫完飯就算不想馬上洗碗,也別把碗泡在水裏,最好在細菌還沒大量繁殖的4小時內就清洗掉。

同時呢,洗碗不僅要及時,

更重要的是要洗乾淨啊,

懶人們千萬別敷衍了事!

1.

要使用洗滌劑洗碗

人造洗滌劑:洗潔精

很多人擔心洗潔精殘留,會對身體有害,實際上洗潔精是個非常成熟且被研究透徹的產品。

其主要成分都是安全性很高的“表面活性劑”,近幾年,有關部門對洗潔精的合格率的調查都表明:它們的合格率近乎100%。

即便真的沒沖洗乾淨,造成洗潔精的殘餘,微量殘餘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威脅,因此大家就放心的用吧~

如果有人還是擔心,

可以採用:

天然洗滌劑:如熱水、麪粉、檸檬、淘米水、鹽等。

對去除污漬、油脂也有一定的效果,不過碗筷有重油時,這招就不好用了。

2.

一定要洗碗底

洗碗時,很多人碗的內部洗乾淨了,卻忽視了碗底的清潔。

如果收拾碗時,採用的是碗疊碗的儲藏方式,那碗底的細菌會被帶到另一隻碗內,造成互相污染,因此洗碗時可不能忽視每一處細節。

3.

洗碗布要勤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佈過相關數據,洗碗布存在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19種常見致病菌。單塊洗碗布如果長期使用,細菌總數會高達約5000億個!

因此,建議1~2個月換洗碗布,同時最好準備多塊洗碗布專項專用,如分爲洗碗的,擦桌子、竈臺的等;每次使用完,都記得要用清潔劑清洗洗碗布,並且晾乾。

4.

碗洗完後不要用布擦乾

很多人習慣洗過碗後用抹布擦乾,其實這會使得原本清潔乾淨的碗,重新沾染抹布上的細菌,同時也不能把溼漉漉的碗直接放碗櫃,因爲相對密封的碗櫃也容易滋生細菌。

建議:洗碗後將碗倒扣瀝乾,或是使用廚房用紙擦拭乾淨後,再放入碗櫃儲藏。

5.

清潔竈臺和洗碗池

洗完碗後,注意也要將竈臺的檯面以及洗碗池刷洗乾淨。不然,這兩個地方就會變成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場地了。

現在,小夥伴們

知道該怎麼正確洗碗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