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高燒不退,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這些年,中國房價連番暴漲世界有目共睹,剛需加投機性購房在強化市場單邊預期,助力房價上漲,帶動全民跟風購房上效果顯見,在此過程中,市場預期上的單邊看漲導致的恐慌性購房催生居民盲目舉債、加槓桿,紛紛湧向樓市,造就房地產牛市行情的同時,居民財富不斷耗竭,畸高的房價也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傷害,實體不振,脫實向虛,產業調整乏力,結構性矛盾突出,過多的資金、資源被盲目配置到房地產領域,疊加政策調控本身的扭曲失當,由此造成對其他薄弱產業的抽血效應,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市場預期嚴重紊亂,價格信號嚴重失真,經濟風險正高度集聚,向房地產領域集中並醞釀釋放。

需要明白的是,在房地產領域高度集聚的市場風險,在我們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做到“軟着陸”,因爲我們沒有任何可替代的產業與足夠的政策空間對這一海量的風險資產進行一次“乾坤大挪移”,有序退出的同時,成功進行風險轉換,嫁接到另一有足夠市場容量與風險吸納能力的新興產業上。既然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產業、政策空間不允許我們平穩有序地進行一次風險置換,那麼面對這一前期多番積累而風險高企的龐氏市場,除了繼續限購、限售、限價,以維持現有局面,同時倚靠“限售”,鎖死市場流動性,暫時性地將高風險資產通過政策手段變相形成無風險資產,避免市場衝破零界點,衍生系統性風險,幾乎無解。那麼,面對背後如此險象環生的房地產市場,如果我們繼續視若無睹,以爲在形勢足夠可控的情況下,不會爆發市場性風險,而仍然抱持樂觀的想法,堅信房價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上漲姿態,需要警惕,這種對風險的漠視失聰而造成的羣體性麻痹將讓我們對接下來的風險爆發變得毫無抵抗力。形勢一到,再強大的政府,再海量的託市資金,都難以遏制和逃避對抗規律後的洪荒、後果。事實上,我們還沒有真正的有面對和正確處理危機的經歷和經驗,因此對待潛在風險和提前應對風險的預案、舉措都缺乏應有的思想、行動準備,以至於缺乏尊重規律和科學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敬畏心態,而對行政手段過於熱衷,或者是口到而實不至。

以數據說明,根據央行統計數據發現,2017年以來居民部門貸款佔存款比例已經從54.24%增長至66.15%,由於這些年樓市瘋漲,國民趨之若鶩,以至於貸款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家庭購房,因此從數據來看,居民部門家庭槓桿率已經處於極高水平;進一步,數據又對A股25家上市銀行(無錫銀行未披露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進行了統計,發現2009—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從43,959.38億元增加到了192,790.46億元,期間複合增長率達20.30%,較GDP 11.39%的複合增長率高出近9個百分點,充分表明這些年房市的火爆行情,讓房地產業及其關聯產業對經濟增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拉動作用,而這僅僅是在A股市場上上市的25家銀行,如果考慮到我國龐大的銀行規模近些年由於樓市高漲,由此帶來對個人住房貸款的熱衷支持,上述數據將更爲可觀,對GDP的拉動作用也將更爲顯著。接下來,爲了印證這一拉動作用的具體貢獻率,數據又進行了具體比對,發現2009—2017年A股25家上市銀行個人住房貸款/GDP從12.59%上市到了到23.31%,如果對全國所有銀行數據進行計量,相信這一貢獻度將更高,充分證明了近十年來經濟發展對房地產業的高度依賴。然而,高依賴的另一面就是高風險。

房地產高燒不退,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房地產高燒不退,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房地產高燒不退,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2018不是2008,彼時我們有大量的貨幣政策空間,利用加槓桿效應完成一次市場大繁榮大發展,然而隨着加槓桿力度與依賴性不能逐步控制,並有序退出,人爲的依賴性造成貨幣政策的濫用無度形成日後一發不可收拾的被動局面,不停加槓桿的背後便是今日去槓桿造成“硬着陸”,不但居民財富被耗盡,要用盡一生的努力去爲房價飆升,盲目舉債、加槓桿造成的房子買單,大量企業也因前期脫實向虛面臨着抽血後的大病虧虛,居民入不敷出,企業垂死掙扎,政府稅收將面臨難以爲繼的艱難時期,整個社會都將爲房地產的非理性繁榮集體買單,還要小心守護着行將就木的房地產面臨猝死的僵局。

這一切,如果還不能讓我們夢醒,警惕房地產變局帶來的風險爆發,而理性看待當前的房地產,慎重入局,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真的陷入了集體性失智,而陷入“購房龐氏陷阱”了,最終,留給我們的就是市場終將懲罰那些盲目舉債購房的無辜的人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