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央視財經記者瞭解,北京商貿學校今年準備再次申請“家政專業”,而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爲行業培養有文化、有實踐的“年輕教員”。北京某家政公司課程研發主管 Joyce:我們國家(菲律賓)有非常多的學校提供家政專業學習和家政培訓,如今也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去學習相關的專業。

原標題:三年招不到一個學生!這個專業國家力推,有從業者月薪1萬5!爲啥無人問津?

近年來,人們對家政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2019年6月,北京月嫂的價格在8000-16000元/月,均價是14727元/月,超過北京市2019年平均工資6260元,工資高還供不應求。

近日,教育部的一則消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說的是教育部高度重視家政服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將重點做好完善專業結構、擴大培養規模工作。引導和鼓勵院校加強人才培養。

每個省份原則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

那麼,我國高校開設家政專業的現狀怎樣?高校開設家政專業,會有多少人報名?

家政教育招生難 師資緊缺

北京商貿學校是北京市家政服務員定點培訓學校。早在2006年,學校領導看到家政行業的發展前景,就着手建設家政專業實訓基地,同時準備申請家政專業。 

北京商貿學校培訓部副主任 孫巋莉:我們建了母嬰照護實訓基地、養老護理實訓基地和家庭餐實訓基地,還有洗衣房、模擬家,建完以後,我們想申請專業,做市場調研時發現沒有招生環境,所以就停滯了。

孫巋莉告訴央視財經記者,除了招生難,師資也存在着短缺。 

北京商貿學校培訓部副主任 孫巋莉:當年,營養、心理這方面的師資存在短缺。老師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對家政員行業瞭解少,所以老師不接地氣,課程也不會特別切合實際。

北京商貿學校遭遇的尷尬並不是個案。2011年,教育部就批准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設立家政學專業本科,允許招收120名本科生,然而,專業開辦3年後,該專業沒有招到一名學生。

而國內最早設立本科家政學專業的吉林農業大學,首屆招收的37名學生,基本全部是“服從專業調劑”而來,師資建設更是困難。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吳瑩:我們在2003年做招生的時候,專業專職教師就兩人。第一,沒人願意到教師隊伍裏來;第二,的確沒有同樣學歷背景的師資。

那麼,家政專業爲什麼得不到學生的青睞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家政專業的畢業生駱葉菲道出了不少人的心理。

家政專業畢業生 駱葉菲:一方面有人是不知道這到底是做什麼的,覺得是去給人做保姆。當時我們班入學有30多人,只有我一個人一直在堅持做這個事。

家政市場專業人才缺口大 

在傳統觀念中,家政崗位大多是保姆之類的服務工作,與本科生風馬牛不相及,更與高等學府毫不相干,這也是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家政專業的最大誤解。

那麼,家政專業的畢業生真的只是當保姆嗎?家政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如何?

曹繼忠是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培訓負責人,說到五年前公司招聘家政培訓老師的經歷,曹繼忠最大的感觸就是“難”。

北京某家政公司培訓負責人 曹繼忠:挺難招的,當時在市面上找不到合適的對標人員。第一反應是去高校裏面招老師,後來發現在家政行業裏,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是脫軌的。

曹繼忠坦言,沒有經過培訓的家政員工,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培訓老師,從學校卻根本招不到。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從菲律賓引進培訓老師。 

北京某家政公司培訓負責人 曹繼忠:我們也希望國內有一天有大量的專業級的培訓老師,這對於家政行業的培訓質量,肯定是有巨大的幫助。家政專業畢業生去做家政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可以往業務方向發展,成爲客戶經理、家政顧問。這幾方面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無比。

正如曹繼忠所說,目前市場不僅需要一線的家政服務員,更缺少行業的“頂層設計者”。

據央視財經記者瞭解,北京商貿學校今年準備再次申請“家政專業”,而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爲行業培養有文化、有實踐的“年輕教員”。

北京商貿學校培訓部副主任 孫巋莉:我覺得家政教育的目標應該建立在培養家政經理人、店長或是家政培訓師。通過現代學徒制,學生可以走進家政企業,讓他們跟家政員瞭解家政行業,再利用他們的理論知識,輔導家政服務員從事這個行業。

家政專業不能“一哄而上” 人才培養要差異化 

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家政行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積極申報家政專業。

家政專業建設,專業人才的培養,又該注重哪些因素?怎樣才能合理化發展呢? 

來自菲律賓的Joyce,在中國做家政培訓老師已經有三年時間。她告訴央視財經記者,“菲傭”的良好口碑,得益於多元化的教育和培訓。 

北京某家政公司課程研發主管 Joyce:我們國家(菲律賓)有非常多的學校提供家政專業學習和家政培訓,如今也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去學習相關的專業。我們國家(菲律賓)家庭經濟這類專業,包含的內容很寬泛,比如兒童發展學、營養學、家庭經濟管理,而不僅僅是烹飪、清潔這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僅有30多所本科類院校、20餘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家政學或相關專業,學科基礎相對薄弱。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吳瑩,已經從事了16年的家政教育,她告訴記者,課程如何設置、師資隊伍如何建設,對準備開辦相關專業的學校來說,都應該審慎考慮,千萬不能“一哄而上”。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吳瑩:我認爲,在本科院校一定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比如說,未來學生就職的可能是一個月嫂公司,可能要做月嫂的課程培訓體系。高職高專的這批孩子,只有部分可能會從事高端的一線服務,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就做產品的執行、監督、回訪。

除了要根據各高校的學科優勢,差異化、層次化地培養人才,業內人士建議,加強產教融合也很關鍵。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研究員 經緯:是不是可以考慮高級管理人才,通過短訓班、特訓班、強化班的方式提升能力?這是解決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因爲,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能力水平沒上去,家政人員的水平很難提高,優秀經營管理者多開展一些業務經驗交流,這也是一種好的渠道和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