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自从美洲被大航海活动发现以来,这块处女地上的资源就不断为人们所觊觎,但是将资源转变为财富却需要人力。因此,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就这样开始了。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一亿青壮年劳动力,而这其中只有极少数到达美洲,其余的都葬身海底,可以说是无比的血腥惨烈。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西方国家除了贩卖黑人之外,甚至连中国人都贩卖,而且数量还不少。

在清末民初之际,世界各国都开始禁止黑奴贸易,这就使得美洲的劳动力不足,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奴隶贩子便开始将目光瞄向了人口众多的中国。由于当时中国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因此很多人都是被连哄带骗卖出去的。他们这些人被卖到美洲之后,从事的都是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诸如修铁路,挖矿等等,而且他们还被当地人歧视,被冠以“猪仔”这一侮辱性的称呼。但是中国人是最有忍耐力、也最能适应新环境的,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逐渐扎下根来,而这也引出了“猪花”这一角色。

由于这些被卖到美洲的都是青壮年男性,所以都有强烈的生理需求,在一开始可能被高强度的劳动所消磨。但是当他们安定之后,这种需求便开始汹涌而至。一些奴隶贩子看准这个商机,便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物色年轻女性,通过诱骗乃至绑架,将他们卖完美洲一些华人集中的地方,而她们也有一个对应“猪仔”的歧视性称呼——“猪花”。除了极少数“猪花”被扎根下来的华工买去当妻子之外,其它的都被买她们的人所控制,被肆意凌辱,为娼为妓,结局十分的悲惨。而且同黑奴一样,这些人同样也需要在运送的过程中同死神作斗争。

由于“猪花”进价低廉,但利润却十分的高,再加上那些贩奴者根本没将这些女性当人看,所以为了能尽量多运,这些少女被硬生生的塞进船舱,就像沙丁鱼罐头一般。船舱里面环境也十分的恶劣,由于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小小的船舱中进行,所以里面恶臭难闻。为了防止恶臭散出来,奴隶主甚至几乎将船舱密封,造成空气流通不畅,里面的少女没有一个不长疥疮、脓疮的,甚至死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奴隶主的暴力。根据香港一个贩奴机构“协义堂”的数据统计,一个“猪花”的收购价才50银元不到,但是当她们踏上美国领土的时候,她们的价格是1000多银元,整整翻了二十多倍,实在是暴利。不过这种暴利是建立在中国年轻女性的血与泪上的,令人痛心。

现如今在美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或者是纪念馆中,仍然存有当年那些“猪仔”、“猪花”生活的印记,或是照片,或是生活用品。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痛苦印记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忘却,反应该以此为戒,努力建设不受外侮的强盛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