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今年是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開局之年,推進農村改革要保持足夠耐心,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複雜性。今後一段時期,農村改革要從何處發力?三農領域的改革又有何新亮點?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在麻辣財經兩會特別節目中,與人民日報記者高雲才、馮華通過人民網強國論壇“麻辣”對談。第三期節目共同討論農村“三塊地”,改革誰受益。

中央提出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

馮華:今年又是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開局之年,陳主任能不能跟我們分析一下,今後一段時期,三農領域的改革重點任務在哪?新一輪農村改革新在哪?

陳錫文: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或者今年一號文件對這些方面都作了全面部署。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根本動力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哪些領域的改革特別重要,尤其是重要的抓手。從各個角度可以概括很多。第一個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央去年年底明確提出,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爲牽引深化農村的各項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在今年,乃至明年更長一段時間,是處於改革的龍頭,是一個牽引力。

宅基地的改革從目前情況看,從1956年開始提出。1956年以前,土地還是農民自己的,在自己的地上建房子。1956年以後農民的地都歸了集體了,我要蓋房當然得集體給我土地。自此有宅基地制度,1956年以後,依據什麼給呢?第一是特定對象,你必須是本集體的成員,不是我這個集體幹嗎跑我這裏申請,你們村上你們村裏申請。第二條,如果你是本集體的成員,你獲得宅基地的方式不是通過市場機制,而是公平分配。是成員才能給你,也不是說你這個地要多少錢,宅基地到現在都是無償取得的。這個問題是個特殊的大問題。農民獲得的宅基地,第一是按照特定對象並且不通過市場機制獲得的,這樣的東西和商品就有很大差別。比如城市商品房買賣,第一是對社會公衆的,不能說只對誰,只對誰那就是違規違法的。第二,你怎麼獲得的市場定價,和宅基地獲得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宅基地改革的基本方向到底是破了這個規矩,誰都可以,市場定價,還是堅持現在這個規矩,這個關係太大了。很簡單,城裏面現在有經濟適用房,有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保障性住房的特點和宅基地類似,第一,它是特定對象,收入低於多少纔可以。第二,不是市場機制,不是市場定價,是政府定價給你的。你得了經濟適用房,也有房產證,你跟商品房的權利是不一樣的,不能隨便進入市場,要不然亂套了。其他問題都好解決,是不是一戶一宅,不能超標,既要節約用地,又要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住房保障,這些是我們正在研究的。現在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個。宅基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爲本集體成員提供的住房用地保障制度,這句話很長,聽起來很長,但是內涵和內容就是兩個,一個就是是不是特定對象,第二,市場機制還是公平分配機制。這個是大問題。現在還在進一步試驗。因爲我們現實中能看到很多宅基地上蓋的房荒廢了、閒置了,能不能更好運用,更好運用不一定都要賣,不一定都要把我的轉成你的,租也可以,現在更多的是在租賃中,這項改革也需要進一步深入下去。中央提出來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這些內容當然就非常豐富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土地方面的改革。

還會涉及到更多的,比如農村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也要用地,這些地從哪裏來,從過去的閒置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或者是從閒置的宅基地,內部調劑還是怎麼辦,這也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是改革的一個重大方面。

農村集體財產,不能被少數人侵佔

陳錫文:第二個改革的重大方面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我們講農村集體的產權,最重大的產權是土地,土地已經通過確權登記頒證,承包制度已經到戶。這裏講的產權制度改革更多指農村集體經營性的資產。建在集體土地上的,或者是工廠、企業,能產生效益的這塊。這塊東西首先不是每個村都有。我們現在五六十萬個村,真正擁有這塊資產的村並不是太多,甚至不是大頭。但是有,如果不對它進行改革,可能侵犯農民的權益。有關部門在主推的就是通過股份合作制的辦法,前提條件就是你要有,到底有多少,在哪裏,經營得怎麼樣,收益怎麼樣,收益是怎麼分配的,要把這些東西搞清楚。第一條要搞清楚家當,清產覈資,這一條要搞清楚。正在一步一步地做。

第二,既然集體擁有的財產是集體所有人員,不能被少數人侵佔。所以就要通過,它的收益要落實到自己成員的頭上,你到底有多少成員,就要搞清楚誰是成員,誰不是成員。做好基礎性工作,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兩條,一個是家底摸清,第二個是人頭摸清。摸清之後,要避免一個誤解,不是說把集體的資產分割到每個人的頭上,分割到每個人頭上,集體經濟就垮了,沒有了,而是把集體的收益分配到每個人身上,所以,我們講股份合作,這個股是一個收益的權利,這個也要一步步地向前推進。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集體資產,經營性資產比較多的地區已經在做了。農業部正在進一步擴大試點,加緊推進這項工作。這項工作要做,很重要的是什麼?第一,從公平正義的角度,農村的集體資產是屬於本集體農民全體集體所有,所以,是每個人都有的,怎麼能體現到每個人頭上,重要的是這個。第二條就是傳遞出一個理念,集體的資產不是少數人說了算,也不是給少數人享受,而是給全體集體成員享受。只有把這個事情做好了,這個理念深入人心了,大家纔會對集體經濟發展有信心,願意去發展,有凝聚力。

農業是個產業,不擔心人越來越少

馮華:以前有一個戲言,農村剩下都是“386199部隊”,這些年迴流的人也有一些,但是和我們的現實需要相比還是不夠的,怎麼集聚人的力量。

陳錫文:這個事要客觀去看。確實我們希望更多有知識、有文化、能管理、有經營能力的職業化的青年農民更多地到農村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差得比較多。很多人上大學爲了跳龍門,但是我們現在可喜地看到,很多上了大學,甚至出國留學回來的人也有,轉了一圈發現,我天生就是喜歡的,我就願意到農村去,慢慢正在多起來,但是還有很大差距。第一,農村人口逐步減少,第二,從事農業人口的年齡逐步比以前有所提高。爲什麼?很多不用強體力勞動了,機械可以替代,社會化服務可以替代,全世界農民的年齡層次都是在不斷提高。我們也有這個現象。第三,我們要未雨綢繆,或者現在已經是到了應該亡羊補牢的時候了,要加大對熱愛農業,願意從事農業的農民進行培訓、幫助、支持,讓他們能夠成爲願意從事農業的年輕一代。所以我覺得在城鎮化背景下,大的趨勢,農村人口應該是逐步減少。不能最後弄到農村留下來的都是文化水平低的,科學素養低的。要在培養年輕力壯的,有知識、有文化、會經營的農民上多下功夫。未來發展中,我們現在已經看到有好的趨勢,但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應該花更大的功夫培育他們。過去只講人往哪裏去,農民往哪裏去,當然都進城了。現在農村人都跑光也不行。沒有年輕人,沒有有知識的人也不行,還得有一定迴流的。這都建立在資源基礎上。重要的是,農業是個產業,我不擔心人越來越少,最後沒人種地了,沒人種地的時候,糧食賣到多少錢一斤。如果糧食的價格賣的比豬肉還貴,你看有多少人去種糧食。

高雲才:總書記提出來讓農業成爲有吸引力的產業,一旦農業成爲有吸引力的產業之後,自然人、財、物,其他方面都跟上來了,包括資源的配置。

發揮民主制度,不能讓少數人壟斷鄉村治理權

馮華:我們最後再問一個和鄉村治理有關係的。剛纔也講到農村人口減少,目前看是一個趨勢。農村的人口結構的社會形態其實也都在發生變化,有一些新的問題,一些老的問題沒有解決,給我們鄉村治理帶來了很多困難,推進鄉村振興怎麼走好農村善治之路?

陳錫文:得讓大家參與,人人都願意參與。現在的問題是有人不願意參與,不願意參與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天天開會商量不是我們家的事,不是我們村裏的事。我們村裏的事,要修條路,要把這個河流治理一下,要把這個廁所弄乾淨,我們要商量這個,你一天天教我們討論大事,當然大事也討論,天天商量那個,我家裏面貌得不到改變,這個會我就不願意來了。要把住這幾個方面,一個是要把住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側,誰提供。有的地方沒有,空殼的提供不了,政府要想辦法,財政部從稅費改革以來一直想辦法來提供。

高雲才:今年一號文件明確了給鄉村的黨組織以財政保障。

陳錫文:再一個,有了一定財力就可以開始幹事了,不是說少數人拿這個錢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你得把大家的意願集中起來。村委會開會,你得多商量,老百姓真心實意關心的事,老去唱高調,說大事,對他不解決眼前的實在利益,他就不願意參加了。要貼近人民羣衆,貼近基層農民羣衆最關心的解決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問題。第三,要有民主制度,選舉、監督,民主制度要發揮好,不能讓少數人最後壟斷了鄉村治理的權利。

讓每個老百姓關心自己家鄉的事,通過家鄉的鄉規民俗,通過提高家鄉人的道德水平等等,把這些矛盾化解了,對社會就不會有衝擊和影響。現在除了這些必須把握住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防止黑惡勢力對基層組織的侵蝕。這個問題,中央這一兩年抓得也很重,掃黃打黑,除惡務盡,正在進一步加強推進,同時防止非法宗教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等等。

下一步要做的,我們剛纔講的,有很多事情,硬任務裏面有一項就是基層治理。最終能夠把這個落下來,青山綠水也好,金山銀山也好,老百姓兜裏錢財,家庭財富,大家都能安心,才能過日子。所以我覺得鄉村治理這件事情要放到很高的位置上,而且大家要認真研究,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這五句話和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那也是五句話,有一句話很類似,那時候叫管理民主,這個叫治理有效,這個差別可不是一點點,管理民主,管理者是在上,民主,聽取大家意見,聽取大家的批評。但是治理,治理要知道是社會各個方面共同來探索的事。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講,要真正搞好鄉村治理,我們的基層幹部也要有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轉變爲我是治理者之一。在治理過程中,我是個召集人,要發揮大家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才能把鄉村治理搞好。

來源:人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