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中國商業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被美國《紐約時報》譽爲“中國的洛克菲勒”,從放牛娃到華人首富,是真正的富可敵國,擁有財產高達8000多萬兩白銀,比當年清廷的年財政收入(7000萬兩)還多1000萬兩,比同時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和在他之前被稱爲中國第一位“世界首富”的伍秉鑑還要多5000多萬兩(伍秉鑑的財產約爲2800萬兩);而且,他還比胡雪巖官大一級(胡雪巖爲二品大員,他是一品頂戴);他還是張裕葡萄酒創始人,由他所創建的張裕葡萄酒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商品博覽會上曾一舉奪得四項金獎,震驚中外。他就是晚清時期比胡雪巖、伍秉鑑還要富的華人首富張弼士,下文就和大家分享這位華人首富的傳奇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c804b8f5-8152-46b6-b376-cf440d7885d4\" img_width=\"559\" img_height=\"271\" alt=\"“中國的洛克菲勒”,財產8000多萬兩白銀,富可敵國的華人首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弼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841年,張弼士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縣,其父是清朝道光初年的秀才,靠在鄉村當塾師爲生。因爲從小家境貧困,張弼士只隨父親讀過三年的書,13歲的時候,就到姐夫家放牛,是真正的放牛娃出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858年,17歲的張弼士背井離鄉,隻身下南洋,在荷屬東印度的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做苦工,做了三年後,又進入一家福建華僑開的紙行當店員。張弼士工作認真,又極能喫苦,故深得老闆信任。做了不到兩年,老闆就將自己獨生女許配給了張弼士,而且是作偏房,因爲張弼士在老家已經娶妻。岳父病逝後,張弼士順理成章地繼承岳父家的遺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張弼士極富商業眼光,在看到雅加達的外國人不斷增多,對高檔酒類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當地又缺少這類商品時,便敏感地抓住了這一商機,開設了一家經營各國高檔酒類的商行,主營原裝葡萄酒,生意很快就發展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張弼士不僅長於經營,而且長袖善舞,尤其善於與外國人打交道,在經營過程中,結交了當時雅加達的最高長官荷蘭人亨利,並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在商業上得到其莫大的幫助,生意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擴大,很快成爲雅加達首屈一指的大富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81e3cb31-392b-4878-81cb-a6961c5b1518\" img_width=\"633\" img_height=\"397\" alt=\"“中國的洛克菲勒”,財產8000多萬兩白銀,富可敵國的華人首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弼士在白宮留影,前排左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866年,張弼士在荷屬殖民地葛羅巴埠創辦了裕和墾殖公司,開始大規模地開墾荒地,專門種植椰子、咖啡、橡膠、胡椒等熱帶經濟作物,僱工多達數萬人,產品暢銷歐洲各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與此同時,張弼士還在英屬馬來亞彭亨州(今屬馬來西亞)開設東興公司,引進歐洲先進的機械開採錫礦。當時,歐洲正值工業革命末期,需要大量的錫來做罐頭食品,張弼士的錫礦出口額大增,價格翻番,贏得了極爲豐厚的利潤。\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張弼士還涉足了銀行業,他注意到,許多從中國來印尼的淘金者,需要將賺到的錢匯回國內的家人,於是開設了日裏銀行,專門辦理華僑的儲兌和僑匯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房地產也是張弼士的經營方向,他首先在印尼與馬來西亞風景優美的海灘上大興土木,興建了一大批中西合璧的高檔別墅,將當地的房地產業推向一個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外,張弼士還建立了一個聯繫海內外藥材的批發網絡,印尼批發到中國和歐洲的名貴藥材,以及中國和歐洲批發到印尼的名貴藥材,都要經過張弼士的藥行來批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cb3f340-3064-448b-ae9a-ac586d099b54\"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20\" alt=\"“中國的洛克菲勒”,財產8000多萬兩白銀,富可敵國的華人首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中山大學張弼士樓\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總而言之,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張弼士的經營範圍幾乎幾乎涵蓋了印尼、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包括礦產、銀行、房地產、航運、藥業等許多重要行業,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無匹的商業王國,其財富也增長到了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數據統計,到1869年,張弼士的資產已經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晚清清朝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還要多1000萬兩,比當時江南首富胡雪巖的財產多出5000萬兩以上,比中國第一位“世界首富”的伍秉鑑也要多出5000多萬兩,是真正的華人首富。不知道當時的世界首富是怎樣來排的,但真要說起來,張弼士或許比伍秉鑑更有資格當上世界首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張弼士還有一個突出的貢獻,那就是建立了百年名企張裕葡萄酒。1891年,張弼士受到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的邀請,到山東煙臺商討興辦鐵路、開發礦山等事宜。趁此機會,張弼士對煙臺進行了深入考察,在瞭解到當地靠山面海、氣候溼潤、土質肥美,是種植葡萄的好地方之後,當即決定在煙臺投資建廠。1892年,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在煙臺建立。經過十幾年的辛勤耕耘後,“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即世博會)上,由張裕所產的四種葡萄酒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震驚中外,這也是中國產品在世界上所獲得的第一塊金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張弼士輝煌的商業史上,“紅頂商人”是無法繞開的四個字。張弼士官居一品頂戴,比胡雪巖還要大一級,且享有面見慈禧太后時都免跪的特權。張弼士的商業生涯,始終遊離於政治的邊緣,但比起胡雪巖,他卻是善始善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1acc81d6-665f-4a69-952a-54f7c7658f40\" img_width=\"492\" img_height=\"308\" alt=\"“中國的洛克菲勒”,財產8000多萬兩白銀,富可敵國的華人首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裕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16年,爲了籌措一筆重要資金,張弼士不顧年老體衰,前往南洋四處接洽。當年9月,在印尼病逝,享年76歲。張弼士臨終時遺言“死葬家鄉”,當他的靈樞自印尼經過新加坡、香港時,這兩地的殖民政府都爲之下半旗致哀,當時港督都親自親往憑弔,當他的靈樞由汕頭溯韓江而上時,兩岸羣衆均擺設牲儀致奠。由此可見,張弼士其人不僅有着富可敵國的財富,還必然有着一顆善心,惠民衆多。事實上,張弼士在世時,向來以樂善好施聞名,曾在各地投資興辦教育以及公共福利設施,在廣東地區,至今依然享有盛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那麼,不知道大家對這位被稱爲“中國的洛克菲勒”的華人首富,有着怎樣的認識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和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3567472468956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