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Ow7fMBMV4MKE\"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馬德做客《金城講堂》講述敦煌歷史文化遺產與敦煌古代工匠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馬德做客《金城講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國甘肅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7月27日訊\u003C\u002Fstrong\u003E(本網記者 呂庚青 文\u002F圖)“敦,大也。煌,盛也。”27日上午,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敦煌文獻研究所前所長,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博土生導師馬德做客《金城講堂》。以“敦煌歷史文化遺產與敦煌古代工匠”爲題,講述了敦煌古代工匠如何築造敦煌石窟背後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漢代敦煌郡的範圍,即今天甘肅省酒泉市的西部,包括敦煌、玉門、安西(瓜州)、肅北和阿克塞的地域範圍。”馬德由古時敦煌的地域範圍引入,通過“敦煌文化遺產的基本情況”“敦煌古代工匠”“敦煌精神”三個方面。以壁畫還原歷史,由人物體現精神傳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匠、木匠、泥匠(塑匠)、畫匠……參與敦煌石窟千年營造的古代工匠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但他們都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甚至生命,留給子孫後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藝術遺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Ow7fkIcTyjAL\"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馬德做客《金城講堂》講述敦煌歷史文化遺產與敦煌古代工匠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觀衆們聆聽講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馬德看來,敦煌首先是一種精神。古代敦煌工匠在創造光輝燦爛的敦煌歷史文化的同時,把他們的精神也一起傳承了下來。這種精神就是喫苦耐勞、聰明智慧和海納百川的奉獻、創造與包容的精神。敦煌事業培養和造就了敦煌精神,同敦煌寶庫一樣屬於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無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到什麼程度,這種精神和精神財富永遠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而且在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不斷得到昇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嘉賓簡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德,歷史學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敦煌文獻研究所全所長,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博土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78年從事敦煌研究工作至今,研究領域涉及敦煌歷史地理、敦煌石窟、敦煌文獻、敦煌石窟與敦煌文獻的結合、敦煌佛教文化、敦煌吐蕃文化研究及歷史文化遺產與社會發展關係等,出版專著《敦煌莫高窟史研究》《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中古敦煌佛教社會化論略》等10部,在國內外學術書刊發表論文160餘篇,研究成果多次獲國家、省部級獎勵。\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2188989797012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