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上映了仅仅8天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突破20亿大关。它之前的记录保持者,是上映了仅半年的[战狼2]。

[捉妖记2]则以5.44亿的票房刷新了由[速度与激情8]创下的记录。而2017年,那个创下单日4.88亿的成绩的春天,也只是一年前发生的事情。

2018年2月,华语电影的单月票房纪录首次突破100亿,即使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这个数字也足以令那些巨头们侧目。

三部影片单片过20亿,[红海行动]拿下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唐人街探案2]拿下第三,[捉妖记2]第九。而在这些记录被逐一打破时,我们突然发现,2018年才过了不到三分之一。

而在日益壮大电影市场背后,也出现了像[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等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当然,这是也是在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之一。

本期『华语电影权力榜』将为您盘点2018年上半年华语电影大事记,并通过榜单大数据为您带来最权威的体现。

截至2018年6月30日,

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到320.3亿,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17.82%(2017年数据为271.85亿元)

2018年上半年票房过亿影片37部,进口片22部,国产片15部。其中国产片票房共计189.65亿元,同比去年105.31亿,增长了80.1%。

国产片份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9.21%。

今年的元旦档创下了12.58亿的史上最高票房,同比增长94.51%,春节档票房57.32亿,同比增长67.19%。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同比增速都在60%以上,观影热情仍持续高涨。

在突破了50000块银幕后,2018年上半年全国院线数字持续增长。院线增至82家,银幕560块,县级市银幕144块。总数量达到55623块。其中3D银幕49190块,中国巨幕304块,IMAX516块。

▲2018年上半年票房十强,华语片占了7部,2017年仅有三部

春节档-

关键词:100亿

一个月100亿。2018年2月,华语电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主旋律影片受众比增幅明显,观影口味逐渐拓宽。留给春节档华语片的市场也越来越大。

1997年,冯小刚首度开启贺岁档后,如今的岁末年初,竟也分为了“贺岁”、“元旦”、“春节”三个档期。

贺岁档主攻大片、元旦档自备喜剧爆款、春节档则是合家欢。

严谨的档期划分,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清晰的观影需求。各有所需,各有所看,也避免了同题材的档期撞车。

▲2017年的元旦票房冠军给了[情圣],一年后的冠军是拿下近20亿[前任3]

同理之下,也就有了打破冯小刚、陈凯歌个人票房纪录的[芳华]和[妖猫传]。

春节档则主攻合家欢题材。比如同为成龙作品,在2016年贺岁档上映的[铁道飞虎]票房6.99亿,而在转念春节档上映的[功夫瑜伽]则翻了一倍,17.53亿。

动画片更是如此,在每年在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系列拥有者固定的儿童观众群体,加之该系列自带的“低龄”属性,孩子们和被“硬拽”到电影院中的家长,共为其带来了超过14亿的票房。

▲[熊出没·变形记]为2月份的电影市场贡献了5.4亿票房

(数据来源自艺恩智库)

主旋律和喜剧也是贺岁档的收入大头。有了[战狼2]的前车之鉴,[红海行动]的36亿票房已不再新鲜。而复制前作的[捉妖记2],也轻松的拿下了22亿。

▲春节档上映的[捉妖记2]则也创下了梁朝伟主演作品的票房纪录

春季档-

话题与口碑齐飞

在[超时空同居]上映之前,华语电影人对春季档的推断,恐怕只有[复仇者联盟3]这几个字。

十年布局,最终一战。5月11日上映的[复联3]开始了横扫票房纪录的布局。但仅过了半个月不到,一部[超时空同居]却横扫数十位好莱坞超级英雄,则成了华语片的“超级英雄”。

首日票房5000万,但第二天周末就达到了1亿,甚至反超[复联3],在一片惊呼声中,影片又接连拿下7个单日票房冠军。

不难发现,影片在受众群体的选择,和档期的安排上很是考究。而同时,影片优秀的质量也保证了最终的票房和口碑。

而新人导演 实力幕后,

在今年春季档的新片阵营中,这路打法也成为了票房玩家的必备攻略。比如徐峥和他的[幕后玩家]。

新人导演任鹏远 实力监制徐峥,这部以股票交易黑幕而引发的悬疑片,不仅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也成为了2018年春季档最成熟的商业制作。

▲影片在月榜中位列三,高达68.68的口碑分也是四月份的上榜作品中,不多的高分佳作

同样,新晋导演苏伦请来徐峥监制,让[超时空同居]在[复联3]与[侏罗纪世界2]的夹击下,依旧获得了8.94亿票房,成为今年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第五。

中国票房纪录年年有新贵,且冠军皆国产,我们当然愿意鼓掌赞美。但赞美并不悉数献给数字,我们更愿意为表现出内容制胜的好电影送上掌声。

趋势-

类型化与内容制胜

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分化结构,是电影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一直是中国电影工作者们近几年探索与努力的方向。

上半年票房前三十的国产电影中,除喜剧、奇幻、爱情、动画等一贯国产片题材,不缺乏在原有类型中新的突破。

如《红海行动》在动作战争上及《幕后玩家》在悬疑犯罪上,都开了国产片固有模式外的先河。

百花齐放的院线,更新颖的选择是观众们乐意接受的。但最终只有电影行业内自发的认识与创新,才能搅动整个市场。

国内银幕数量此刻仍在不停扩张,以其增长切换到电影内容的提升,从而带动观影人次的扩张,也是影视工业内的基本逻辑。

相比往年数据,这半年来的努力成果确确实实拉出了明显差距。

当过去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多数依靠银幕增长、产业投入而兴替时,这半年的优胜者,突破口在于内容。

类型化完善的同时,内容同样重要,商业价值和口碑兼具,才是驱动票房增长的核心。正如上半年的种种,都记录着国内电影工业化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