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当代流行文化中被边缘化的俄罗斯有什么算得上“网红”的东西,苏-27战斗机或许是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角色。不过,这种久负盛名的战斗机即将迎来“经典落幕”。就在上个月月末,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制造联合体方面表示,俄罗斯国防部订购的最后一架苏-27SM3战斗机已经交付。

最后一架苏-27交付俄军,“侧卫”家族老大哥将英雄迟暮?

这也就意味着“苏-27”这个响当当的招牌从本月起已经不再有新产品下线了——好吧,我知道你想说苏-34和苏-35S,但这两款同属于“侧卫”家族的战斗机毕竟已经不再适用“苏-27”这个名号了,而且从设计上来说,这两种作战飞机已经同当初的苏-27差异甚大,完全就是全新的作战飞机。从这个角度来看,苏-27似乎确实是要上演谢幕演出了。

最后一架苏-27交付俄军,“侧卫”家族老大哥将英雄迟暮?

实际上,苏-27SM3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2008年这种专供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斗机就已经上天了。与基准型的苏-27S相比,苏-27SM3的改进幅度很大,它换装了全新的航电系统、雷达和玻璃座舱,能够使用新一代中距空空导弹和对地制导武器,并对发动机和机体进行了改进——可以说,把能换的都换了。自然而然,苏-27SM3的作战能力不错,俄罗斯空天军也非常满意,不但一次性订购了12架全新的苏-27SM3,而且计划将现役的苏-27S和苏-27P(基本上没有区别,只不过苏-27P是原苏联防空军采用的型号)升级到苏-27SM3。但大概是由于苏-35S投产顺利,不仅在首批12架新生产的苏-27SM3完工后俄罗斯空天军没有下达新的订单,甚至连苏-27S/P的改进升级也只完成了10架。换句话说,苏-27SM3这个“侧卫”家族中最后一款顶着苏-27这个金字招牌的型号,竟然只生产了不到一个歼击机团的规模,这确实有点尴尬。

最后一架苏-27交付俄军,“侧卫”家族老大哥将英雄迟暮?

当然,从目前俄罗斯空天军前线航空兵现役战机规模来看,“侧卫”家族占据绝对的主力地位:俄军前线航空兵目前总计装备120架苏-27(其中50架为老式的苏-27P/S/UB、其余70架为苏-27SM和苏-27SM3)、96架苏-30(其中包括20架苏-30M2和76架苏-30SM)、68架苏-35S、104架苏-34、80架米格-29系列、120架米格-31系列、90架苏-24系列和150架苏-25系列。 从上述阵容不难看出,“侧卫”系列不但数量上占据绝对多数,而且职能上覆盖防空和制空、对地对海打击和前线轰炸。考虑到米格-29系列目前已经完全移交二线训练部队、米格-31和苏-25只执行单一任务、苏-24即将被苏-34完全取代,现在的俄罗斯空天军可以说已经完全是“侧卫”的天下。

最后一架苏-27交付俄军,“侧卫”家族老大哥将英雄迟暮?

所以,最后一架苏-27SM3难道就真的是苏-27这个“侧卫”家族中的老大哥最后的表演吗?其实也未必。众所周知,共青城联合体因为错估客户购机数量,有一大批苏-27SK生产的机体成为库存积压品。苏-27SM3无疑为处理这些积压的苏-27SK机体指明了方向,实际上俄军订购地第一批苏-27SM3使用的就是这批机体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只要有新的客户希望购买苏-27,共青城联合体能很快用库存的机体组装出整机并交付客户。

最后一架苏-27交付俄军,“侧卫”家族老大哥将英雄迟暮?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呃,这其实意味着很多可能性。虽然目前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力推苏-35S,但对于很多垂青“侧卫”系列的潜在用户来说,苏-35S还是有点贵。从目前的外贸订单来看,苏-35S的出口价格超过1亿美元/架,这个价格即便在本来价钱就不便宜的重型战斗机当中也是偏高的。而相比之下,苏-27SM3的作战能力能够达到苏-35S的80%以上,价格却远不如全新生产的苏-35S那么昂贵——除去机载设备方面的成本差异,光是可以使用库存机体这一点就能省下不少钱。因此,如果俄罗斯允许苏-27SM3出口,这种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还是能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占据一席之地的。

是啊,四十年的英雄,谁说已是末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