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晓蓓

今年国庆期间,央视节目《百家讲坛》针对青年观众开辟系列节目“我们的大学”,邀请了全国20所大学的校长和校友做客讲坛,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情怀。10月7日,西南交通大学篇播出,也是此次特辑入选的唯一一所川内大学。

节目中,该校校长徐飞向青年朋友送出“青春三大件”——自律的闹钟、自强的尺子,以及自觉的电筒。他认为当今“自时代”倡导的自由自主,让每个人在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下,都有出彩机会;同时,这个时代也很容易让那些,对自己缺乏约束和要求的青年,走向人生的反面。因此他“希望青年朋友们给人生上好闹钟,时刻警醒自己,通过改善放任自流的任性,端正自身的行为,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为人当自强,自强当自立、自信、自勉。”徐飞建议年轻人时常用“尺子”丈量自立的长度,自信的宽度,自勉的厚度——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同时要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而在送出第三件“电筒”时,徐飞谈到“精神发育”。“电筒的首要功能是照明,”在他看来,精神发育指的是通过自我启蒙,使自身的价值尺度、行为准则和生命意义逐渐清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其次,电筒还能照亮前行的方向,这里他提到了成功的前提“试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迭代”,他勉励年轻人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优化自我,在此基础上明晰目标,尽早做好生涯规划。此外,电筒还可以用来照亮自己,从而“自明、自觉、自省”。

节目中,该校1984级校友鞠国江和1997级校友郑宇,也分享了他们的心得和故事。鞠国江笑言,西南交大因经历过18次搬迁,被校友们称为“西南搬家大学”,“在颠沛流离的百余年中,学校师生为中国创造出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都是学校‘竢实扬华’精神的激励。”而针对“如何发展和培养自己,铺就自己的人生道路”的疑问,郑宇认为,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兴趣所在,才能事半功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