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菜鸟到百发百中,他如何在一年内连续投出趣分期、分答、映客?|投面人物

文章篇幅:约7600字 阅读时间:约需9分钟

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什么PRO rata,Veto CB之类的词,都不知道啥意思的他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投出了趣分期、达达、分答、映客等独角兽企业。他百发百中投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一不小心考入清华—自卑休学创业—工作后创昆仑万维

“我上大学之前从来不勤奋的,大家都不爱上学,我也不爱上学。我高中课本都没怎么看过,在火车上我把高中课本全部看了一遍。我意识到清华上学要勤奋一点,差距那么大,我自己莫名其妙考上清华。”

尽管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周亚辉的回忆依旧显得夸张,过于渲染了戏剧化效果。他称自己从未好好学习,高考时也一门心思想考离家近的云南大学,却一不小心考到了清华大学。

虽然考入清华,但一切都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反而周亚辉在清华的成长,“很扭曲”。“你的压力又大,自信心又没有,我整个在清华的过程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过程。”他说。1999年周亚辉休学创业。创业过程艰难曲折,以失败告终。

“我还摆过地摊,去广东摆地摊,很复杂的人生经历,导致我跟其他人很不一样,我看很多事物和别人都不太一样。我对比过,我身边的这些人,人生经历都没我复杂。太复杂了,我在广东摆地摊,那都是赊款代销的,每天都要去要账。催钱的时候,我都带一个保镖,让大家打钱、结账,就跟海龙广场一到下午就结账一样。”

在经历了休学创业、返校读书、工作,收获了种种挫折和经验之后,2008年,周亚辉创立了昆仑万维。媒体报道说:“2008年,昆仑万维推出首款网页游戏《三国风云》正式进军网页游戏领域,2009年底11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如日本、香港、韩国等。2012年的时候推出客户端游戏《梦幻昆仑》、《血战》、《圣境传说》等,2013年发布《武侠Q传》宣告进军移动游戏领域。”

2012年,昆仑万维开始排队IPO。经过了漫长等待之后,2015年1月21日,“昆仑万维”终于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在某种程度上周亚辉也告别了自卑。他一下在事业目标上有些失焦,于是想到了投资。

投资趣分期,现已成估值59亿美金的企业

从投资菜鸟到百发百中,他如何在一年内连续投出趣分期、分答、映客?|投面人物

(图为趣分期CEO罗敏)

我(周亚辉)开始做投资,是从去年11月昆仑(昆仑万维,以下简称昆仑)过了发审会之后开始的。我自己,觉得难得终点又是起点,我和昆仑都应该借这个机会把全世界都看看,再来规划未来10年,20年的长远计划。

但那个时候,我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什么PRO rata,Veto CB之类的词,我都不知道啥意思,也迸不出来(常用的词只知道pre 和Post)。虽然我自己也帮公司做过很多轮融资,在千橡(人人网)的时候也干过找投资项目的活,但无奈我自己创业时签的都是中文协议,跟我们谈的投资人也都是人民币投资人,不太爱耍英文词汇,在千橡找到项目,谈好价格,活都扔给后面的团队和律师干。只能怪自己之前不好好干活,所以以后的日子我会特别留意VC们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然后弱弱地下来问问人How to spell,然后百度一哈。

刚好那个时候,曹同学(曹毅,源码资本创始人,原红杉中国副总裁)有一天突然在微信上问我,“hi,亚辉,有一个跟投的机会,看看你那边有没有兴趣。”

这个机会就是趣分期,曹毅是这么跟我吧啦的,“这公司,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里面投的一家公司,应该是成长非常快,也是我们很看好的一家公司,叫趣分期。他呢,主要是给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的,目前在这个细分里面是第一名。简单点,大学生买iPhone,买小米手机,找他们可以来做分期。12个月,18个月,年化下来利率在40%;另外一端他们把资产卖掉,通过P2P,成本是在15%以内,这个里面就会有25个点利差。然后违约率极低,他的坏账只有3-4笔,总共他的量已经做得很大了,目前一天放款六七百万了,年底预计一个月能做到小10个亿。这是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公司,资产类型也很好,并且形成了闭环。我们源码A轮投了300万美金,占不到10%,目前会有一笔B轮要做,估值在1.x亿美金左右,***要投5000万美金。那我们源码有权利可以跟投500万美金,我们源码FundI去跟的话,这么大金额我们跟不了。”

曹毅继续跟我说:“公司从价值来讲,目前估值还是很低的,怎么来看呢,一个是跟人人贷比,人人贷当时融资在估值6亿美金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的放款量也就是500万人民币不到,趣分期已经700万了。第二个他资产类型比人人贷更好,违约率更低。如果跟电商比,当然跟电商有点不太一样,毛利跟电商差不多的,如果从纯利来说,比电商还高,10%净利。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跟聚美比,聚美现在销售额也就不到10个亿吧,所以他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聚美,净利率差不多。所以对比看来,趣分期现在其实是非常低的一个估值。当然他现在处于VC和PE中间,VC投有点大,PE投正好,决策速度偏慢,导致我们现在不想一个高估值,在速度和估值找一个平衡。”

“这个公司50亿美金有机会,你投吗?”(曹毅原话)。

你Y,一上来就说未来其实几十亿美金。我想了想,回了句,“可以,可以多投吗?我们投1200万美金”。(也是原话)

我倒不是被他给忽悠到了,而是想了三点:第一互联网金融,多大的行业呀,而且这公司听起来增长还挺快;第二,陈一舟给我说过投了美国的大学生金融公司SOFI,上次听他说值10亿美金了;第三,这公司团队要不行了,我跳进去做,我这能力,这么大行业怎么也能折腾出来个30亿美金公司。对我来说,不就缺一个进入的机会吗,就当给自己交了上学的学费。

在13年时,我曾经历过场痛苦的涅槃,那个过程对自己的提高挺大的。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能力从内心来讲也非常自信。

后来的日子,也就是紧接着一个周末,我、曹毅跟趣分区CEO罗敏见了面,我看了看人就定了一半,首先确定了不是我认识那人,其次罗敏看面相,看谈吐,看肢体语言都比较老练,有些气场,像是个下手比较狠的人。罗敏跟我讲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分期乐,以及他怎么在14年9月开学后反超分期乐的。以及对于万分之几坏账率的控制是怎么做到的等等。

曹毅则提出这次以可转债的形式先借款,等下一个投资人确定了再确定股份,按下一轮的75折或者最高1.x亿美金,哪个低按哪个做Pre估值(这就是所谓的CB),还说下一轮lead已经基本定了,风险很低。反正我骨子里已经认为借贷是个好生意,已经决定投资,他们越讲我信心越足。

再后来的日子,我去他们公司看了看,一个大开间没有隔断,一堆人在一起闹革命,跟我们08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挺像的。我觉得好,但同去的有人觉得不好,说像个骗人的传销组织。不过总体来说大家工作热情蛮高的。

最关键的时间点到了,我得去看看竞争对手分期乐吧,在联系分期乐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分期乐也正在融资,我很快用我的人脉网络得知DST确定要领投分期乐5000万美金,估值Pre2.5亿。得到这个信息,我就100%确定要投趣分期了。

两家公司业务量差不多,分期乐估值都2.5亿了,我投趣分期的估值才1.x亿,这个下行风险挺低的,除非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要不这个投资性价比挺高的。这个消息感觉罗敏好像还不知道,我也没有把这个信息完全告诉罗敏,只告诉他DST要投分期乐,让他赶快把下一轮融资搞定,不然竞争压力会很大。我怎么能把价格告诉他呢,他知道了要涨价我就亏了。

后来我确实也遇到过好几次创业团队谈好了又涨价的情况,也碰到投资人做完DD又砍价的情况(据说每一家VC都有过),某种程度来看,现在整个中国的商业社会就跟1930年代的上海滩有些类似,人心太活,发生这种事也很正常,说好说坏都可以。不过现在回头再来看,以当时的情况,老罗同学不太会涨价,或者涨价也很容易被我摁回去,为什么呢?这个后面会讲到。我也就没去看分期乐,最主要是懒的,第二是DST都投了,价格又这么贵,这个价格我也不会跟投,何况分期乐业务已经被趣分期反超了。去看了,团队好与坏,没啥意义,懒了一哈没去看。

再后来就签协议,打钱,就这么投了趣分期1200万美金。中间缺少很多行业调查,企业调查DD的过程,完全就是直觉和熟人信任,当然那个时候我一个新手,对VC投资对互联网金融都是新手,加上时间窗口期这么短,从见面到打钱就一周,其实让我看我也很难看出门道来,所以我下判断的逻辑基础就变成了跟曹毅这个人的信任,罗敏接触下来给我的感觉不错,大行业加上DST投分期乐以及如果这公司不行,我跳进去,我自信我肯定能搞起来等这五点。DST比我牛逼多了,他投分期乐总是有理由的,琢磨这几个关键点,其他都变得不重要了。

投资映客6800万,占股18%,2.1亿人民币卖出3%的故事

从投资菜鸟到百发百中,他如何在一年内连续投出趣分期、分答、映客?|投面人物

(图为映客CEO奉佑生)

2015年12月4日,我(周亚辉)正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突然以太资本的一个FA叫Viola发微信给我,“周老板,映客项目有兴趣聊聊吗?国内移动直播领域的第一,多米音乐联合创始人再次创业,用户100万,10月份收入已经300万了,发给您BP看看噢”,我当即回了一个“这个不错”。我是怎么想的呢,最主要一点是我当时老是在琢磨移动视频,这一领域那段时间增长很快,尤其短视频。我记得我当时还给曹毅、李丰发微信闲聊,视频这个领域还是太大,建议他们需要多看。这不,我老琢磨的时候,突然有视频直播的项目撞上来了,我当然想看看。

另外,目前的市场第一,老司机再创业,已经有收入,不仅仅是象征意义的100万左右,都在吸引着我。后面FA帮我跟映客CEO奉佑生拉个微信群,客套了几句,然后我就自己去下了映客APP,进去用了哈,发现第一,用户体验非常好,我觉得要是我的团队,估计做这样的用户体验也很难,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团队做产品能力不错,可塑之才;第二,我发现非常好玩,我自己都沉迷进去,一下子玩了3个小时,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东西肯定有市场。我一连段段续续测试产品了3天,一直到12月6日。

12月6日我在微信上开始跟老奉聊,“你们估值多少?别太高”,“哈哈,预估5亿,会高不”,“你们和17谁大?”“我们大,看直播数据就好,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当面聊聊哈”。我继续用产品,越用越好玩,又把他BP仔细看了看,同时查了些资料。

第二天,继续聊“你把到11月份的财报发给我哈”,“秀色秀场跟你们哪个大?”“秀色是PC秀场模式,主播全是用PC”,然后发给我一张秀色的截图,我一看,确实用户体验差了一大截。这个时候我知道这个产品最核心的差异在哪里,就在于全屏直播。别看只是这么一个UE的变化,很多时候手机一个UE的变化就会导致用户体验的巨大改变,这个特性在移动社区产品上特别明显。财报发过来了,我看了看,觉得不错,估计是我之前投了不少电商O2O,一对比觉得这个好很多,亏钱不多。我算了笔帐,这个公司可见的空间做到9158的规模,一年1亿利润应该问题不大。5亿有点贵,把估值砍下来到3亿,有个3-5倍的空间,downsize的风险还是非常低的。我觉得可以投。

经历了头一轮微信上的沟通,我并没有立即回复,开始扯一些其他不相关的,主要是我脸皮薄,不好意思一下子开口从5亿砍到3亿。“多米是被A8买了对吧?”“多米A8加刘晓松是大股东,现在在准备上新三板”,“多米DAU多少?这个市场喜马拉雅排第几?PR还挺厉害”“500万,喜马拉雅是纯音频第一”“这些跟酷狗相比都太小了吧,喜马拉雅多少DAU了?”“对,酷狗非常大,喜马拉雅预估700万左右”。“应该尽快做到100万DAU,不然还是容易被干死的”,“对,这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恩,只有舍命狂奔”。

我觉得跟老奉聊天的感觉特别好,我决定开始跟老奉砍价了。我很喜欢数字,老奉对数字很敏感,问什么数字一问就答,这点我很喜欢。另外,他给的报表很细致和完整,不装B不隐瞒,这点我也很喜欢。我之前遇到过2家O2O公司,CEO说的和报表的很多不一致,PPT和报表仔细看也不一致,然后美其名日口径问题,解释起来很复杂来搪塞,给的报表也都是东拼西凑的,仔细去看的话问题一堆,也就钻投资热潮的时候VC不够仔细检查报表的空子。在这方面,我是交过学费的,有阴影的,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

“奉总你说个估值吧,我内部讨论哈,我是觉得产品不错,我对这个领域又有经验,我以前做过海外YY,PC上的,做到300万DAU,6000万美金卖给畅游了”,“原来你还做过海外YY,厉害。底线4亿哈,周总也是极度爽快人。太牛了,成功的创业者还是成功的投资者”,“8000万,占20%?”(我想double check哈是投前还是投后),“恩,原有股东还会跟,这次我们最多出让20%,你不会份额全要吧,留点给别人”。

“我讨论哈,10分钟回你”“好”。

过了15分钟,我回复老奉“哥们,7000万占20%如何?1个月翻3倍可以了。可以的话,我们今天打2000万定金过去,我自己亲自做你董事”(我自己亲自做你董事,这句话是跟沈南鹏学的,沈南鹏pitch一个项目的时候,有难度,红杉又很想投,他100%就会说这句话,沈总说过做VC还要有销售能力)

到了中午,老奉回复我价格OK,“老股东跟投一部分,我说服一部分放弃,你们实际投资额少出一点,拿不到20%,没有问题吧?”“我们拿到18%就可以”老奉就把公司账户发过来了,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我快速走了一哈公司相关审批流程,就把钱给映客打过去了。“好,你效率太高了,后面你马上安排人来对接,快速搞起来”,老奉收到钱后在微信回我。我记得我还专门交代了总裁办一句,赶紧把钱打过去,免得对方变卦。

后面的2天,我算了哈,3000万品牌市场费砸下去,可以到100万DAU,而且还可以提高长期留存,让他赶紧把钱花下去。“反正钱都打给你了,你可以花了”“刚好过年,过年人特别爱玩这些东西”“砸湖南台,我们可以帮你做市场方案,你自己去谈,搞不定我们可以帮忙(后来我介绍了湖南台一个关系给他们,毕竟我们推广Supercell的游戏对湖南台很熟悉)”,“哈哈,我们全力以赴搞,把你市场总监介绍给我哈,我晚上见他”。

12月10日,我预言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老奉在微信上找我,“周总,有个事还得和你沟通一哈,今天一家基金,愿意投后5.5亿,投资1亿进来,速度和你们一样快,可以先打定金,但我先拿了你定金,你说怎么办?”“这当然不能变了,我定金都打了”我很果断的回复。“这家基金肯定是听我投的,才这么敢干的”“没有,没透露你和公司任何名字,他原来比你还早点接触我”“我定金都打了,要言而有信”“知道你的意思,等明天商量完,我们再做最后决定吧”“呵呵,兄弟,这就是缘分或者是命,不要纠结。你要纠结就会更纠结上一轮融资更便宜了,我能在短时间决定和打钱,我不是一般人”“恩,这是你投资最牛的地方哈”“因为我积累深厚的业务功底”“你时间点和决策力掐的那么到位”“缘分吧,我已经5个月没投过项目了”“你知道我今天花了一天时间帮你挖了一个市场总监,然后计算怎么到100万DAU,多少新增,多少市场投入,了解同类产品数据,我帮你们很多忙”“当然这是你牛的地方,我不是特别在意估值,到了一个阶段只是数字。”“你不买任何账,我也看中信誉,就不变了。如果成了,你一天赚1.5亿,你可以成为神话了。”

不恭维的说,老奉是我见过非常优秀的一位CEO,从做人方面讲,他讲信誉,讲义气,对团队大方,情商高,对朋友帮忙;做事方面讲,老奉起点不算高,不是很多VC会喜欢的类型,但我认为老奉对产品的悟性非常高,老奉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太接地气,但老奉做移动产品的能力在国内绝对可以进入产品经理Top10

就这样,最终我就投了6800万人民币占了映客当时18%的股份。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上天回报了老奉的言而有信,映客一下子爆款了,过了不到半年成为一家10亿美金以上的独角兽公司。

如果有一家创业公司,天使能够拿紫辉的钱,A轮拿朱啸虎的钱,B轮拿我的钱,C轮拿到红杉的钱,那绝对是一个完美组合。我敢说,这样的公司,应该绝对会成功。当然,每一轮都还有其他很不错的基金,比如天使里面真格,A轮里面有经纬、IDG、源码,他们都是深度帮助创业公司,B轮还有顺为资本、光信资本,也是有资源而且非常愿意帮忙的基金;C轮还有高瓴都是非常帮忙的基金。

厉害了我的哥,亮瞎眼的投资业绩

从投资菜鸟到百发百中,他如何在一年内连续投出趣分期、分答、映客?|投面人物

去年夏天至今,仅用一年时间,“投资菜鸟”周亚辉就已经投出了五家独角兽公司。除了上述投资案例外,他还投资了达达、一亩田、如涵、快看漫画、分答等。

去年9月投了“在行”,在行的“分答”今年一下子变成了爆品。

11月他投了映客,如今映客成了手机直播行业的领导者。

投了一家手机漫画公司快看漫画,投的时候估值3亿元,现在估值12亿了;

投了一家网红电商公司如涵,投的时候估值8亿,只过了半年,估值就到30亿了,2016年的利润预计将超过2000万美元…

周的伙伴王立伟名下投资的摩比神奇也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开始盈利,日广告收入超过50万美元,预计今年利润会到七八千万美元,也已经是一家独角兽公司。

百发百中的投资秘诀

投资要有主题,不要分散,主题越细越好,每个季度或者半年选择一个未来的风口或者现在的风口仔细琢磨,整个季度就琢磨这个领域,机会就会降临。

我在投资映客之前就认为直播是风口,必须找一家投资,然后找到了里面最好的公司,映客。但很多VC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直播是风口。再比如我这半年一直要求我的助手琢磨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消费品牌这个主题,而且还有2个更细的划分,第一,只看以电商切入的,尤其是围绕着小米之家这样体系内的;第二,只看高客单价的消费品,瓜子,零食好不好,好,但是我们不看。

一定要真心诚意帮助创业者,创业者一定会感激回报你,而不是这个项目投进去就了事,赶紧找下一个项目,要在投后花时间。

中国不同于美国,像我这样成熟的有成功经验的连续创业者不多。作为创业者,尤其是社交、工具等领域创业者,可以学习二点:第一时间窗口很短,尤其是移动时代,时间窗口是按月来计算的。直播这一波,大家可以看到,最后红利期很短,新公司也就是映客抓住了这一波红利。第二,也就是最重要一点,要像老奉一样做人,上天会给你回报的。

功夫在平时,行业情况怎么样,对未来趋势的vision,公司该怎么管理,市场该怎么突破,这些都要很清楚。跟CEO聊,1小时一般不超过10个问题,但会考察创始人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战略等各个环节细节的掌握程度,我碰到的CEO,很少有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的,绝大多数,很快就被斩于马上,很简单,CEO行不行,你就问他各种业务细节问题就可以。比如一个快速成长期的2C公司,你问他,规划一次类似赶集、58他们在2013年这样的品牌推广活动,预算多少,注册用户和日活跃用户能增加多少?执行要点是什么?你们可以试试,可以筛掉四分之一以上的融A轮创业公司CEO。

投资数据如果真的偏差太大,忽悠成分太重,不守诚信了,给我的数据都是虚假的,连自己都搞不清楚,那就不能投。如果问题比较小,不是本质问题,那我们还是继续会投资的。不是诚信问题的话,可以继续投。

现在的诚信问题是什么?比如你投一家公司,你给了TS,然后不投,这是投资人的诚信问题。另外一个角度,大量的创业公司为了拿投资,给BP数据的时候特别好看,真的数据完全对不上。那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为了融到钱,该做的都做了,其实就是编造财报,编造数据。我们也遇到过给了TS之后去做尽调,发现数据完全对不上的,财报跟你说有一千万收入,尽调只有一百万。他就想能不能把你先蒙进来。我们也有遇到这样的。

周亚辉谈投资风口:数据和医疗产业充满机会,O2O和B2B机会不多。

周亚辉依旧看好中国未来。他相信在数据和医疗产业充满机会。投资的窗口期正在缩短,产业的周期正在变快,所有一切都在变快。他觉得这几年的文化创业、网红、电商都快结束了,O2O和B2B剩下的机会也不多了。

“我觉得下一波特别大的机会就是数据产业。现在人工智能还太早,未来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是数据产业的十年,后十年是人工智能的十年。未来这五年在数据产业,会有一个投资热潮”。

“另外一个特别大的机会就是医疗,中国的医疗改革,要改变太多的元素。变化才能产生投资机会。在美国所有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加起来,可能还不如医疗公司加起来大,所以医疗行业规模非常大。中国的医疗改革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体制变化,会发生很多元素的改变,就会有很多投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