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ex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长达3000多字的文章,阐述了 “社媒专注用户隐私的前景”,提出将打通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和Instagram三大应用的后端,并进行“端对端”的加密。

消息一出,国内外媒体均表示这将是Facebook面临重大变革的前兆。然而,财经网站Fast Company专栏作家、科技博客Technologizer创始人Harry McCracken却对Facebook“断然”转型的动机提出了质疑,并表示类似这样的“预言转型”扎克伯格早就干过很多次,市场不应该对这份宣言看的太重。

从股价方面来看,在去年7月达到历史高点之后,受到收入增长放缓和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的影响,在去年年底的美股下跌潮中接近腰斩。

McCracken表示,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未来发力的方向将会是用户之间的即时通讯,而不是Facebook的社交“墙”,听上去这家有着大量利润的公司将会对主营业务进行360°的转型。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太靠谱呢

事实上,达到Facebook这种体量的公司,任何根本性的变动都意味着巨量的工作和对于盈利预期的重大影响。去年五月扎克伯格就宣布将会推出用户账户“清除历史记录”功能,但直到现在这个功能仍处于“稍等,晚些时候会上线”的状态。

McCracken指出,公允地说,扎克伯格在Facebook创业时期对于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把握非常准确,甚至能够坚持保留一些最初不被用户认可的功能并最终赢得市场份额。但最近几年小扎经常会发表一些诸如本次这样的“愿景展望”,最后被证明只是市场“空欢喜”而已

2010:“电子邮件太慢、太拘谨了”

2010年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Facebook对于应用内的私信服务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旨在促使用户通过社交软件收发邮件。虽然扎克伯格表示这项服务介于短信和即时通讯之间,将成为“下一代通讯系统”,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直言电子邮件“又慢又拘谨,人们发邮件时还需要再填写主题栏,太麻烦了”

这项被称为“@Facebook.com”的服务很快就上线了,但事实证明人们并不想用即时通讯工具来收发邮件,所以这项服务在上线两年半之后就被废止。McCracken提到,经过重新升级之后,专注本业的Facebook在即时通讯领域仍然取得了成功,但取代电邮的愿景仍然没有发生。

2011:“提高用户的‘连接’数量”

在2011年9月的开发者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出人们可以通过Facebook分享生活中的实际行为。例如付钱吃饭、用音乐播放器听歌的时候Facebook可以自动将用户的行为分享到朋友圈内。

从结果上来看,这种“自动发布朋友圈”的设想从来没有成为Facebook的主要功能。同时这种与第三方公司的数据交换行为(即使在用户许可的状况下)也给今天的Facebook带来了“大麻烦”。

2013:“手机界面上,朋友比应用更重要”

2013年4月,扎克伯格发布了一款基于Android的手机界面服务Facebook Home。虽然当时仅在HTC手机和网络服务商AT&T合作首发,但在发布会现场三星、索尼和联想也在后续合作的名单上。

然而这种通过“朋友维度”重新对手机应用展示进行分类的尝试不到一年就以失败告终,网络服务商AT&T对首次入网用户提供了多次优惠也没有挽救回这款产品。

2014:“五年之内,视频将成为Facebook信息流的主体”

2014年11月扎克伯格曾经预测五年之内视频内容将会成为Facebook平台的主要信息流。后续虽然上线了Facebook Live和Facebook Watch这样的服务,但在“五年计划”还有最后几个月的2019年初,文字和图片依旧是Facebook社交墙上的主要内容。

Harry McCracken认为,每次Facebook发布新特性并被市场“教育”之后,这家公司都显得对于消费者没有立即接受的产品缺乏耐心。虽然从商业角度来说及时止损比固执坚持要理智,但对于扎克伯格“隐私宣言”这样对于公司根基的本质性变动,这家公司显然需要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耐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