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套書曾以《愛情西湖》爲名初版,此次再出版,用了精緻典雅的裝幀設計,體現出西湖的風雅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也更好地還原了王旭烽心目中西湖十景的樣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旭烽說,自己這套書的主角就是西湖。

"\u003Cp\u003E錢江晚報 記者 張瑾華 通訊員 鄭秋明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暑時節,赤日炎炎,水光瀲灩的西子湖上碧空如洗,遠山近水,如在畫中。與這番景緻最相得益彰的,莫過於一套美輪美奐的小說集:《西湖十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斷橋殘雪、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峯插雲、花港觀魚、麴院風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鐘、平湖秋月、雷峯夕照,每一個景,背後都有一個愛情故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是誰?杭州人,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將這具有古典韻味的西湖十景融入作品之中,巧妙地運用了歷史故事和詩詞典故,貫通古今,穿越時空,爲作品增添了詩意、想象與柔美的氣息,同時彰顯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樣,她也在作品中借鑑、吸收中國古典文學通俗易懂、故事性強的特點,同時也運用了現代主義隱喻、象徵的表現手法,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年初,王旭烽剛剛完成了50集電視劇本《茶人》,如今又華麗轉身,捧出了這套厚厚的小說集《西湖十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說這套厚重的《西湖十景》的誕生,王旭烽感嘆道,“我從1995年就開始寫了,一晃23年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套書的策劃、也是王旭烽超越半個世紀的閨密袁敏感嘆:“我見證了這十部小說的創作起始,知曉這十部愛情故事走過的歷史和滄桑歲月,這也是一個出版人積存多年的夢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這套書的主角,就是西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99年開始,出生在西子湖畔,生活在杭州的茅獎作家王旭烽開始在繁忙的寫作、教學和社會事務之餘,潛心寫作真正符合自己文學想象的一個系列,集成《西湖十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精工打磨一件恰如其心的作品,這部小說的寫作跨越十三年,十部小說將西湖地域文化和文學結合起來,以愛情爲主線串聯,是一部極具實驗性的愛情主題小說作品系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旭烽說,自己這套書的主角就是西湖。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湖十景》十個故事中,《柳浪聞鶯》主要是寫美院和越劇,有聲有色;《斷橋殘雪》主旨是民間傳說;《雷峯夕照》講的是杭州的文物。《平湖秋月》主題是古琴;《三潭印月》和《南屏晚鐘》主旨是歷史和陰謀;《花港觀魚》說的是金魚,杭州是金魚的故鄉;《雙峯插雲》裏有解放軍有愛情;每一個故事有意境、也有深刻的主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套書由十個中篇組成,由於篇幅和體量的關係,最初是以一本書合集的樣貌出現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敏說:“作爲一個出版人,我對此一直感到遺憾。在我心中,西湖十景,承載着十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在一本書中,無法一目瞭然清晰地呈現十幅西湖畫卷和十幅各呈異彩的人生圖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心中,這套書必須是十本。”這也一直是袁敏想重新策劃出版這套《西湖十景愛情故事》的初衷。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王旭烽的熱切認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個愛情故事,沒有金錢名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愛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母題,也是《西湖十景》系列小說的寫作主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套書曾以《愛情西湖》爲名初版,此次再出版,用了精緻典雅的裝幀設計,體現出西湖的風雅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也更好地還原了王旭烽心目中西湖十景的樣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比如《南屏晚鐘》裏的尹君,《平湖秋月》裏的徐白,《麴院風荷》裏的赫明等,通過描寫他們在社會轉變期內心的掙扎、精神的苦悶以及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體現現代知識分子的性格與堅守。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敏向記者透露,小說中人物的愛情體現了王旭烽本人的愛情觀:“古琴、越劇等等風雅是載體,實際上內核還是愛情。十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中,沒有物慾金錢名利,有的只是浪漫的情愫,這在當下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太稀缺了。這套書不僅可以牽起你的手遊覽西湖風景,更可以讓你嚮往浪漫的愛情的樣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版方、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社長趙陽評價這套書:“完全繼承了魯迅茅盾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又運用了現代隱喻象徵的手法,進行了獨特的書寫。”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西湖文化,也是“心靈解放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精緻溫柔,書中還可以讀到杭州的另一種精神特質,就是人的個性及自我追求,如《斷橋殘雪》一篇的主旨是‘我只愛那些犯過錯的女人’,而《雙峯插雲》中,借主人公的口勇敢地說出‘愛是需要被祝福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旭烽寫西湖愛情,是否精神上受到過某種引領?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王旭烽的回答是:“無論南方北方,對於男女愛情,對於人的個性解放,在全人類領域,中華文明中都有着更爲高級的文明。我們的西湖文化具備這個東西。我們貢獻了白娘子,貢獻了梁山伯祝英臺等等,這些都是更解放的形象,一個心靈解放者,纔會去創造世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沒有這些,西湖只是一個人工湖,就是因爲這裏加一點那裏加一點,才世世代代積累下來成了一個極其豐富的文化樣本,成爲中原文化楚文明之外更加現代更加文明的一個點。”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旭烽說,“最後一部《三潭印月》的創作,我想了六年,就是不知道‘月亮’該怎麼理解,直到有一天想到了‘三潭印月,是掛在天上的一枚金黃色的圓潤的眼淚’才寫出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進一步坦陳自己的想法,“現實生活,理想和美好可能已經粉碎了,四分五裂,完全不可能復原了,但看到月亮下的西湖,發現美又重生了。只要西湖在,美就在,我們賴以生存的信仰和寄託就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袁敏看來,這部書有穿越時空的定力和魅力:“我們不太會追逐網紅爆料,王旭烽老師作品的魅力會慢慢地散發出光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王旭烽也一直在喧囂之下淡然等待:“知音者會來看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了解西湖瞭解杭州。”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旭烽,女, 教授,作家,1982年畢業於原杭州大學歷史系。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現爲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理事長。曾獲國家首批四個一批人才稱號,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獲得者,曾四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勞動模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0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迄今共發表約1000多萬字作品,作品涵蓋小說、散文、戲曲、話劇、隨筆等等。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045361446425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