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首發於\u003Cspan\u003E證劵時報專欄)\u003C\u002Fspan\u003E作爲一名全職寫作者,最近每月到發錢的那幾天總要皺眉頭,今天一時興起算了下繳稅額,發現月入不到一萬的自己,繳稅額居然和收入1.7萬的上班族差不多,不由得悲從心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一般流行的說法,似乎民國時期是文人賺稿費的好時光,1920年代像魯迅這樣的作家是每千字3-6元,而一般沒什麼名氣的作者是每千字0.5元到2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工人的月收入多爲10-20元。作家們動動筆每月刊登幾篇文章,就已經遠遠超越了普通人。據說魯迅在上海時每月收入達700元,用幾個月的稿費,就能買下一個北京四合院。讀到這裏,今天的作家們不由得心生感慨,要知道就連今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想在北京買房也不是容易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且慢,我們必須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84e62212d5742b8b2f87f2cb7eecf3b\" img_width=\"717\" img_height=\"475\" alt=\"民國時期的作家的稿費真的高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北京四合院的價格其實在民國並不高-高的是洋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首先,民國時期的北京很難說是一線城市,當時中國房價最高的地區是上海、天津等地的租界區,與租界的洋房比起來,傳統北京四合院根本就不是什麼好房子,賣得相對便宜是很自然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北京的四合院價格在800-3500元之間,而想買一棟上海租界的體面住房卻需要5-6萬元,所以魯迅能買北京四合院,可到了上海卻還是租房住,他的收入雖多但開銷也大,同樣很難在當時真正的一線地區買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稿費最高的大概是梁啓超,他的稿費達每千字20元,但這稿費在其他國家完全不值一提。當時日本作家最高的稿費標準是千字5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其次,無論魯迅、胡適,還是梁啓超、張愛玲,按現在的話來說,都是當時的“頭部作者”,他們的稿費情況,其實不能代表民國作家的常態。\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05年科舉廢止後,全國僅秀才就有幾十萬人之多,他們一下子失去了前途,紛紛進入各行各業謀職,而文人賣字爲生,靠潤筆而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殘酷的是,民國的出版業是一個非常小的行業,1932年全國印刷出版業等營業總額,只相當於美國一家雜誌《星期六週刊》年營業額的1\u002F3到1\u002F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粗略統計,在晚清民國時期,出版過書籍的作家和翻譯家只有4500人左右,這個數字本身小得驚人,說明當時大多數的文人,根本沒可能得到賺稿費的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們才能理解,當廢科舉的消息傳來,已經幸運地能靠寫作生活的吳趼人(《20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爲什麼會既傷感又自得地感慨:“\u003Cstrong\u003E今而後,神嚎鬼哭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716c6618818499abae074b2ec00e27f\" img_width=\"412\" img_height=\"326\" alt=\"民國時期的作家的稿費真的高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且,在民國時期,能不能成爲“頭部作者”,也不是光看文學才能,魯迅就曾經感慨:“其實在……以此得\u003Cspan\u003E活者\u003C\u002Fspan\u003E,豈誠學術才力有以致之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1世紀的今天有了自媒體,寫得好的人哪怕實在找不到發表途徑,也可以自己發在公衆號或者頭條號上,真的寫得好不怕被埋沒。但民國時期卻不是這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國的文學期刊和出版機構規模都不大,多屬於一些文學社團。在稿源選擇上都以圈內稿件或熟人介紹稿件爲主,以注重質量著稱的商務印書館爲例,早期的作者是以福建和浙江籍佔多數,1949年前,商務印書館出版5種以上書籍的32位作家裏,屬於該館自己成員的就有6位。所以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一直被人批評,說被少數作家給壟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的來說,在民國想成爲一名靠稿費生活的作家其實是很困難的,你必須混文人圈子,又幸運地得到大家的賞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即使踏入這一行,也不代表你能賺到錢。以魯迅的大文豪身份,也經常會被賴賬或者盜版困擾。他親手協助建立的北新書店,就拖欠他的稿費和版稅十六七萬元,以至於他不得不花大量精力用在碼字以外的事情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2018年,據說網絡文學駐站簽約作者數量達68萬人,其中47%爲全職寫作,也就是說僅僅網絡文學就解決了30多萬人的生計,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雖不完美,但確是寫作者最好的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836076559078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