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影視作品戰神白起的創作思路

白起畫像

一、戰神白起生命時代

華夏曆史幾千年,夏朝以前的上古時代是原始社會;中古時代的夏朝、商朝是奴隸社會,周朝是封建社會(從武王分封天下開始,國家治理模式爲以宗室爲中心,王者分封天下,王者爲宗主國,宗室爲諸侯國,華夏社會有一個宗主國,幾百個諸侯國)。秦朝至清朝,是國家統一的皇權專制社會。周朝後期的春秋、戰國時代,華夏社會由封建走向皇權專制,由分裂走向國家統一。

戰神白起爲統一而生,爲統一而戰,爲統一而死。是中國第一次走向統一的時代。戰神白起,秦國眉縣人,生於公元前331,終於公元前257年,享年74壽。戰神白起生命的時代,正是華夏社會由封建走向皇權專制,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後戰國時代,正是和平統一無望、實行武力統一的時代,是西方的大秦帝國雄心勃勃消滅東方六國,武力統一中國的時代。

二、戰神白起的歷史功績

戰神白起事秦昭王,善用兵。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爲左庶長,攻擊韓國新城。翌年,爲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拔王城,遷爲國尉,明年爲大良造,攻取魏六十一城。此後率軍攻趙,拔光狼城,攻楚拔鄢、鄧五城,又拔郢。秦昭王四十七年起爲上將軍,至長平與趙軍對壘,出奇兵絕趙軍後路及糧道,全殲趙軍四十五萬。

戰神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北催長平,南撥鄢郢,東破韓魏,西懾胡騎;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威信安邦,武功治世,勇冠三軍,諸國戰慄,爲秦吞併六國,武力統一中國立下大功,時封秦武安君。

戰神白起的軍事成就。在古代戰爭歷史上,名將之威而能震懾敵方者,唯戰神白起!戰神白起,人格明淨純正,功業超邁古今,思想惠及現代,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等量圍敵。《孫子兵法》概括的古典包圍戰的兵力原則是“十則圍之”。在秦趙長平大戰中,白起創造了超越古典兵法的最高典型——等量圍敵。戰神白起以重裝秦軍的強大戰力爲基礎,根據太行山地理形勢,巧妙利用運動戰,大膽採用長途奔襲、迂迴穿插的戰術,以50餘萬兵力包圍對等的趙軍50餘萬兵力,圍困趙軍47日,成功封堵趙軍無數次的死戰突圍,並在最後逼迫其餘部40餘萬投降。此戰一舉摧毀最爲強大的趙國軍事力量,爲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善抓戰機。白起作爲最高統帥,對戰爭大勢與大國軍事對抗原則,有着精準的判斷——條件具備,該進攻時絕不錯失良機;條件喪失,該退卻時絕不盲目進攻。正是由於他敏銳地洞察力,使他與秦昭襄王在統一中國戰略決斷的時,對趙國放棄進攻及盲目進攻發生了激烈碰撞,加之范雎讒言,導致了白起自裁、將星隕落的大悲劇。實踐證明:白起對戰略決斷是清醒、正確的。秦昭襄王是盲目、錯誤的,最終導致了正在向中國統一方向大步邁進的秦國,在攻勢上戛然而止,跌入了自商鞅變法以來空前的歷史低谷。

戰神白起興建的白起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白起領兵圍堰開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戰爭結束後,這條渠被用來灌溉農田,稱白起渠。白起渠比四川的都江堰早23年,比關中地區的鄭國渠早33年,爲中國最早的灌溉渠。唐代詩人胡曾《詠長渠》曰:武安南伐勒齊兵,疏鑿功將夏禹並。誰謂長渠千載後,蠻流猶入在宜城。公元2018年8月14日8時45分,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市會展中心,白起渠被選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長平之戰,兇險極多,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爭,稍一懈怠,就會導致滿盤皆輸。白起不負“戰神“之名雖贏得了戰爭勝利,但他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40萬降兵怎麼處置?白起坐立不安,日夜思慮。放,等於放虎歸山,必然後患無窮,如果反撲,勝利果實可能丟掉。如果派兵押送回秦國,則需要大量的士兵,路途遙遠,糧食不濟,定生變,如叛亂,後果嚴重。留,口糧無法解決倒是其次,關鍵是俘虜父老妻小皆在敵國,思鄉思親之情日久思鄉之情日久愈深,如合謀內應反秦,秦必敗矣。放與留都是極其錯誤的,戰神白起不敢也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殺,只有殺,爲了秦國,爲了統一,爲了以後避免更多的戰爭和更多的家破人亡,40萬俘虜的犧牲,換回來的也許是400萬、4000萬的生命。戰神白起,淚殺俘虜,犧牲自己英名,忍下千古罵名,吹響統一號角,壯哉!偉哉!

三、戰神白起留下的精神遺產

尚武大道、理性戰爭。戰國時代,是無“正義戰”的諸侯割據時代,在秦王的主持下,在商鞅變法革命、白起尚武精神的配合下,秦國國庫充盈,軍事力量猛增,60萬大軍裝備精良、將士勇猛,逐漸形成一個統一中國的強大軍事集團。

在秦國的軍事思想建設中,戰神白起功不可沒。一是殲滅戰。不以攻城奪地爲目標,而是以殲敵人有生力量作爲主要目的,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二是追擊戰。爲達到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三是陣地戰。重視野戰修築工事,先誘敵軍脫離對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

白起的戰爭藝術,給我們中華民族矗立起一座巍然的“戰神”豐碑,寧死也不盲目求戰的戰爭原則,向中華民族形象地詮釋了威武不能屈的尚武大道、理性戰爭的最高境界。

衆多名人對戰神白起的肯定,是我們民族文明良知的覺醒,是我們正確歷史觀的反映,更是我們炎黃子孫維護中國統一精神的彰顯。當前,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祖國的統一大業正在征途中,加強中華民族“尚武精神”傳統教育和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勢在必行。

弘揚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不是要窮兵黷武、追求霸權,而是要開闊視野、提高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發揚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樹立學習英雄、尊敬英雄、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圍,增強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自信心,激活國民敢於戰鬥的勇氣,爲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不懈奮鬥。

四、戰神白起的歷史評價

1、毛澤東論白起。1935年11月,中央紅軍在陝西省富縣境內發起直羅鎮戰役,全舉殲東北軍109師。毛澤東評論該戰役打殲滅戰,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時講到:歷史上最會打殲滅戰的是戰國時代名將白起,他被評爲殲滅戰第一人,他打殲滅戰沒有輸過,也沒有平手,只有勝利。他一生據說殲敵100多萬,可以說是第一軍事家。錄自《建國錄毛澤東別傳》582頁

2、秦始皇《追贈白起武安君詔》。諮爾:武安君白起,先源兩楚,繼次三秦。昔在先皇,秉節朝室。氣薄風雲,志堅金石。識貫韜鈐,策深帷幕。啓景運於玄黃,樹先聲乎楚趙。揮師旅於江淮,燕晉欽周召之名;殲強趙於長平,國家倚千城之重。功肇造於開基,猷備隆於盟府。無如奸畔洋主,逆讒交忌;伏劍完忠,辛酸可悼。

3、趙國將軍趙括曰:“武安君數將秦軍,先敗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再攻魏,取大小六十一城;又南攻楚,拔鄢、郢,定巫、黔;又復攻魏,走芒卯,斬首十三萬;又攻韓,拔五城,斬首五萬;又斬趙將賈偃,沉其卒二萬人於河。戰必勝,攻必取,其威名素著,軍士望風而慄。

4、秦國丞相蔡澤:“楚地方數千裏,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衆,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

5、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爲率。

6、西晉孫楚《白起贊》:“烈烈桓桓,時維武安,神機電斷,氣濟師然,南折勁楚,走魏擒韓,北摧馬服,凌川成丹,應侯無良,蘇子入關,々讒口,火燎於原,遂焚杜郵,與蕭俱燔,惟其沒矣,古今所嘆。

《白起禮讚》

北坂有桑,南隰有楊。世無白起,誰吞扶桑?

太一蒼蒼,渭水茫茫。世無白起,誰射天狼?

暮煙迷嶂,秋露凝霜。世無白起,誰喝四方?

鴻雁何往?鷹鷂無雙。世無白起,誰振炎黃?

《戰神白起頌》

諮爾白起,世間戰神,爲戰而生,武安君號。

從軍甲子,統帥四旬,克敵制勝,無人企及。

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名貫古今。

北催長平,南撥鄢郢,東破韓魏,西懾胡騎。

攻城略地,以水代兵,勇冠三軍,諸國戰慄。

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威信安邦,武功治世。

興修水利,百里長渠,萬代潤澤,功並夏禹。

悲哉武安,死非其罪,將星隕落,華夏佛神。

懦夫惡名,庸人抵毀,千秋功罪,誰人正評?

民族復興,期盼戰神,衛國安民,再次統一。

《戰神白起祠對聯》

華夏九洲感武安戰神護國佑民奠中國統一根基

宗祠神廟念先祖偉功積厚流光啓後世奮發有爲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巳時草於瀘州

供稿:白聯洲

說明:南陽白氏微信公衆平臺不持任何觀點,如有侵權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