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紅色中國的宣傳者和推介人,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由幾百眼破窯洞構成的荒涼小城保安,斯諾遇到一個留着濃密鬍子又消瘦的紅軍將領,用英語對他說:“我叫\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周恩來\u003C\u002Fi\u003E,我接到報告,說你是一個可靠的新聞記者。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NQ4f7dAYvRCNt\"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60\" alt=\"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後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只有當你瞭解中國的歷史在過去四分之一的世紀中所經過的那種突出的孕育過程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能得到答覆。這一孕育的合法產兒顯然就是現在這支紅軍。”這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通過在西北根據地的所見所聞和真情實感,對中國紅軍作出的真切描述。7月24日,真實再現這段歷史的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紅星照耀中國》,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全國首映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Fpm29d8WbZX\" img_width=\"349\" img_height=\"530\" alt=\"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後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 inline=\"0\"\u003E\u003Cp\u003E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現場照片的書籍——《紅星照耀中國》在美國、英國出版,銷量立即達到創紀錄的數\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十萬\u003C\u002Fi\u003E本,產生了震動性的新聞效果。通過斯諾的筆,西方世界第一次瞭解到了\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個深得民心、充滿活力、前景無限的政黨;第一次知道了苦難的中國還有一支英勇戰鬥的工農紅軍,並剛剛進行過萬里長征。斯諾,一位至死都宣稱“我熱愛中國”的國際友人,讓世界認識了紅軍和陝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8年,年僅23歲的斯諾帶上一部舊柯達相機,作爲臨時船員,踏上尋找“東方魅力”的冒險之旅。他到達上海,投奔校友密勒,隨後便開始了他的在華記者生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FpmK30cqyST\"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23\" alt=\"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後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斯諾來華後,採訪了滿身香水味的國民黨要人孫科。孫科用流利的英語對他吹噓,國家已統一併進入正軌。可1929年斯諾到綏遠採訪,卻看到了奪去幾百萬人生命的大饑荒,目睹了成羣的老鼠在戰場咬啃無人管的傷兵。他震驚地看到,兩個乞丐爲了爭剩飯,一個竟把另一個活活掐死,旁邊穿綢緞的闊漢還得意地狂笑。就此他懂得了中國爲什麼正出現革命,並開始理解\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辱罵的“赤匪”,同時考慮留下來幫助這裏的人民。這位原打算只在中國逗留6個星期的年輕人,結果在中國一呆就是13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3年,斯諾來到北平。在中國的幾年裏,他耳聞了許多關於“紅色中國”的說法,可始終不明白的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既然是“南京\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所說的“流寇”,爲什麼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險參加紅軍呢?他強烈希望能採訪被“圍剿”的紅軍,把那裏的真實情況揭示出來,公佈於世,讓人們更多地瞭解紅軍,瞭解陝北,瞭解共產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6月,在董健吾護送下,斯諾與美國醫生馬海德到達西安,再由張學良讓東北軍掩護進入陝北蘇區的中心保安縣城。當時的斯諾無疑是忐忑的,因爲此行他除了一封給當時的蘇維埃\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主席\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毛澤東\u003C\u002Fi\u003E的介紹信外,沒有任何可以讓他放心的東西,他對於自己即將經歷的事情,一無所知。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下,他認爲爲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是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由幾百眼破窯洞構成的荒涼小城保安,斯諾遇到一個留着濃密鬍子又消瘦的紅軍將領,用英語對他說:“我叫\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周恩來\u003C\u002Fi\u003E,我接到報告,說你是一個可靠的新聞記者。你不是共產主義者,這對於我們沒有關係。任何一個記者要來蘇區訪問,我們都歡迎。”這一天結識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周恩來\u003C\u002Fi\u003E,也成爲他終生的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踏上紅都延安的土地,斯諾感受到了蓬勃朝氣。他看到共產黨人雖在貧瘠的陝北山區裏,卻實現了男女平權、免費教育,紅軍戰士終日唱着歌豪邁地走向戰場……他用手中的攝影機和相機記錄下這一切,留下紅軍時期唯一的電影資料。他還穿上紅軍的軍裝,騎着馬隨西征軍前往隴東和寧夏。所到之處,目睹了紅軍和蘇區民衆生活儉樸,卻人人待遇平等,沒有乞丐,也沒有腐敗現象,感到他們是當時中國最自由和最充滿活力的人。4個月後,他離開陝北已感戀戀不捨,覺得自己已成爲“赤匪”的一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Fpma4SlIzrR\" img_width=\"525\" img_height=\"403\" alt=\"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後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從陝北迴到北平的寓所後,斯諾以滿腔熱情寫下了採訪錄——《紅星照耀中國》。他興奮地寫道:“我所見到的,我所聽到的,都在告訴我,這是一支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隊伍。他們的存在,是世界的一個奇蹟,他們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財富。”他毫不隱諱地預言了\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的勝利、中國的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的預言都來自客觀的判斷。判斷,源自一個又一個的細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裏,他看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毛澤東\u003C\u002Fi\u003E住在簡陋的窯洞裏,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喫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周恩來\u003C\u002Fi\u003E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繫着斷了一隻腿的眼鏡……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作課堂筆記本使用……他們堅忍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裏,他看到,“他們有的那些紀律,似乎都是自覺遵守的。我們走過山上一叢野杏樹時,他們忽然四散開來去摘野杏,個個裝滿了口袋,總是有人給我帶回來一把。臨走時他們好像一陣大風捲過一般又排列成行,趕緊上路,把耽誤了的時間補回來。但是在我們走過私人果園時,卻沒有人去碰一碰裏面的果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裏,他看到,“在疲勞已到人類所能忍受極限”的情況下,“千千萬萬年輕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着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裏,他看到,“最使人感興趣的是紅軍所辦的牆報,裏面有黑欄(批評欄)和紅欄(表揚欄)。在紅欄中,人們稱讚個人或者集體的勇敢、無私、勤勞和其他美德;在黑欄中,同志之間互相批評,並指名道姓地批評他們的軍官”,“軍隊裏任何一個戰士都可以直接向總司令告狀——而且也常常這樣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紅色中國的宣傳者和推介人,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幾十年來,人們透過他筆下如臨其境的見聞,追溯到的不僅是中國紅軍篳路藍縷的現實歷程,更是一種人類共通的精神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什麼,可以任時光沖刷而不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斯諾說,“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閃耀着永恆的光芒,迸發出無窮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斯諾所寫的,可同時,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正如斯諾所說,“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着。所以這一本書如果是一種正確的記錄和解釋,那就因爲這是他們的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斯諾及他筆下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銀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FpmoAWpWi3P\"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82\" alt=\"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背後 | 在延安,斯諾看到了怎樣的"東方魔力"?\"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影片通過斯諾的視角,真實再現了抗戰時期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人,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心繫民族大局、堅持革命鬥爭的故事。無論是時局動盪中爲爭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犧牲的大義擔當,還是與根據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魚水情誼,亦或是團結並帶領人民羣衆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懷,都伴隨情節的展開\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一一\u003C\u002Fi\u003E鋪陳、精細刻畫。這不僅僅是中國紅軍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更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人初心源起的歷史追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八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令人心潮\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澎湃\u003C\u002Fi\u003E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爲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影片回答的不僅是歷史的問題,更關乎現實與未來——\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如是評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不是一部應景之作,是從我心裏流出的東西”,導演王冀邢表示拍攝本片的初衷,正是想用厚重的歷史真實和嚴謹的細節刻畫,爲當下的年輕人勾勒出關於初心和使命的清晰答案。“它是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優秀教材範本,理應受到廣大觀衆尤其是青少年觀衆的喜愛”,北京大學教授王一川對此加以強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烽火歲月中,一本《紅星照耀中國》,讓無數愛國青年找到了初心,他們紛紛投奔延安,走上抗日救國的前線;今天,當我們再次跟着斯諾的步伐開始西行的道路,回望他在中國的足跡,同樣也可以尋找到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中,深深融入\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人血液中,那不變的初心,永恆的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劉芳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都發布編輯 | 雪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3025426960225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