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支持約翰遜的歐洲懷疑論者貝克(Baker)表示,英國鐵定在10月31日前脫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保守黨在英國下議院的席位中只略佔優勢,對於約翰遜來說,爲了能夠確保在10月31日順利脫歐,他必須先讓保守黨內部團結起來。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XR3JEcWxpQv\" img_width=\"530\" img_height=\"266\" alt=\"唐寧街10號迎來新首相\"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XR4n4MY2XP9\" img_width=\"530\" img_height=\"346\" alt=\"唐寧街10號迎來新首相\"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XR54742Dqp5\" img_width=\"530\" img_height=\"329\" alt=\"唐寧街10號迎來新首相\"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XR5NEOX5hjw\" img_width=\"530\" img_height=\"344\" alt=\"唐寧街10號迎來新首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當選執政黨保守黨領袖,在獲得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後接任英國首相。從有嚴重的聽力障礙、小時候常被欺負的孩子,到英國首相,約翰遜的人生跌宕起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少年的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4年6月19日,亞歷山大·鮑里斯·德普費爾·約翰遜生於美國紐約,家人至今仍稱他爲艾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的父母都是英國人,父親斯坦利是保守黨成員並同時在歐洲委員會和世界銀行任職,母親夏洛特是畫家,22歲懷上約翰遜後放棄了牛津大學的英語學位,陪丈夫去了美國。母親鼓勵約翰遜要有藝術風度,但斯坦利則灌輸了一種極具競爭性的性格,年幼的艾爾立志要成爲“世界之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歲之前,鮑里斯有嚴重的聽力障礙,常常被其他孩子欺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出生到14歲,由於父親對職業孜孜以求,約翰遜跟隨父母在歐美兩洲之間搬了32次家,全家客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時,母親一度病重住院,約翰遜不得不學會自食其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後,連母親夏洛特也無法應付不斷的搬家和斯坦利的日漸女性化。父母離婚後,艾爾和妹妹瑞秋——兩位最大的孩子被送到英國的伊頓公學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蛻變的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親朋好友回憶說,艾爾當年因他父親的土耳其血統和布魯塞爾的遭遇而受攻擊。作爲自我保護,他逐漸磨練出一個古怪形象,一個穿着破爛衣服看似笨手笨腳的人,卻隱藏着一個專注生存、精心謀劃的頭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伊頓公學後,艾爾蛻變了——這一轉變是他通過更名爲鮑里斯來實現的。伊頓的老師對他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爲他學習成績不好,而且還以“可恥的傲慢態度”激怒老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牛津的收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3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後,約翰遜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古典文學。儘管老師們對他還是很擔心,但他還是獲得了獎學金。所有閃閃發亮的獎品似乎都會落在他的懷裏,包括布靈頓俱樂部(Bullingdon Club)的會員資格,這是一個以隨意破壞他人房間、財產和感情而聞名的上流社會俱樂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伊頓到牛津,約翰遜跟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一直是校友,兩人還一起加入了牛津的布靈頓俱樂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第一次嘗試到失敗,那就是競選不上牛津大學學聯主席。約翰遜覺得失敗幾乎等同於喪親之痛,但他從中吸取了教訓,用幽默的鞭笞掩飾自己的權力慾望,還聘請了一羣明星助手爲他做艱苦工作,後來他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解僱的實習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7年,約翰遜與美麗而富有的阿萊格拉·莫斯廷-歐文結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婚後,他藉助強大的家族關係,包括他的教母、作家雷切爾·比林頓(朗福德勳爵的女兒、安東尼婭·弗雷澤夫人的妹妹),到了《泰晤士報》擔任實習生,在此期間,他編造了一句關於性的名言,並將其歸咎於他的教父科林·盧卡斯(Colin Lucas)。盧卡斯向總編查理·威爾遜投訴,後者解僱了這位年輕的實習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媒體生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開《泰晤士報》後,他加入《每日電訊報》,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出任該報駐歐盟記者。在布魯塞爾的五年裏,約翰遜打造出自己的名聲,因爲他的文章提出這麼一種觀點,即來自歐盟的一切要麼是瘋狂的,要麼是邪惡的。在國內,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約翰遜還擔任過《旁觀者》雜誌和《GQ》雜誌的專欄作家,還出版過歷史著述。1999年,約翰遜成爲了《旁觀者》雜誌的主編,並開始上電視主持新聞節目,名氣攀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踏入政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6月,約翰遜當選泰晤士河畔-亨利選區的下議員,正式踏入了英國政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約翰遜成爲保守黨副主席,同時也是保守黨前座議員。但只做了短短几個月的副主席,就被曝緋聞而丟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5年,卡梅倫成爲保守黨領袖後,約翰遜出任保守黨影子內閣教育大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約翰遜當選爲倫敦市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形象打造上,他很有一手:上任第一天便騎自行車上班,以此大力倡導自行車出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2年8月1日,爲慶賀英國隊獲得奧運會首枚金牌,他專程前往位於東倫敦的維多利亞花園玩“高空飛索”慶祝,誰知纜繩滑到一半卡住了,被吊5分鐘,還不忘記爲英國隊加油,自稱這纔是“奧運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支持騎自行車、親歐洲、支持移民、反特朗普,他成功吸引衆人眼球,也爲倫敦吸引來不少投資,在2012年再次贏得了選民的支持,連任了倫敦市市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的形象是如此的與衆不同。在2013年被評爲“英國最有影響力的人”,超過了當時的首相卡梅倫和英國女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選首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約翰遜重返下院。2016年結束倫敦市長任期,並被特雷莎·梅任命爲外交大臣,這一任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爲他和梅顯然並不那麼喜歡對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他曾經是保守黨及首相熱門人選,最後卻退出競選。箇中緣由有不同版本。有人說他被同僚戈夫背後插刀,也有人稱約翰遜沒有得到多數議員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2月,放棄美國國民身份,以終結多重身份和高額稅單。2018年7月9日,因反對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而辭職,他稱梅的脫歐協議爲“垃圾”(儘管後來他繼續投票支持該協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5月26日,確認參選保守黨領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23日,成功當選英國首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英國的未來怎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鮑里斯·約翰遜當選英國新一任首相後,英國的未來走向如何?以下是英國媒體的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脫歐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年55歲的約翰遜是脫歐派領袖,曾多次強調英國必須在10月31日的新期限前完成脫歐,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無協議脫歐。他表示將與歐盟就脫歐協議再次進行談判。歐盟方面則堅稱,不會與英國就此再進行談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支持約翰遜的歐洲懷疑論者貝克(Baker)表示,英國鐵定在10月31日前脫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將於31日脫歐。我非常自信,因爲鮑里斯·約翰遜想成爲一位偉大的英國首相,而他成爲一位偉大的英國首相的唯一途徑就是我們在10月31日離開歐盟。否則我們將被脫歐黨淘汰出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團結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約翰遜在勝選後說:“現在到了帶領英國完成脫歐,並團結起整個國家的時候了。”他強調,要讓英國“充滿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保守黨在英國下議院的席位中只略佔優勢,對於約翰遜來說,爲了能夠確保在10月31日順利脫歐,他必須先讓保守黨內部團結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約翰遜的一位盟友表示:“約翰遜將會任用黨內各方的人才,展現現代英國的風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英國輿論認爲,約翰遜在歐盟、移民、氣候變化等問題上時常出現態度轉變與搖擺,有時甚至自相矛盾。接任首相後,約翰遜很可能將具體政策制定交給其政治顧問和各領域的專家,這正是他擔任倫敦市長時積累的經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選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位議員表示,約翰遜已經排除了在英國脫歐前舉行大選的可能性,但他並未承諾在2022年之前不會提前大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版供稿:南都記者 黃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習記者 張天雋\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031910564828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