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新華社南昌7月28日電 \u003Cstrong\u003E題:紅色清風拂山崗——方誌敏和一部流傳了近九十年的《支部檢閱大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華社記者賴星、姚子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江西省橫峯縣葛源鎮,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羣所在地。沿着蜿蜒的鵝卵石路,可以看到斑駁的土牆上,紅軍標語依舊清晰可見。不遠處的紅軍操場,見證了紅軍戰士的一次次出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房舍爲一字形平房,其中一間房是方誌敏任省委書記時的住所,裏面最顯眼的物件是一張掛着土蚊帳、鋪着粗布被的四輪架子牀。省委機關簡陋的辦公和生活條件,無聲地向人們訴說着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後不久,方誌敏告別葛源的父老鄉親,領導紅十軍團向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進軍,牽制敵人兵力、掩護主力轉移。這是九死一生的任務,方誌敏又何嘗不知,但他在遺稿中寫道:“黨要我做什麼事,雖死不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方誌敏和他的戰友在《支部檢閱大綱》和《共產黨員守則二十二條》中給出了答案。這份答案,見證了一個在戰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政黨,時刻不忘加強自身建設的自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能否按期交黨費”“上級文件討論了沒有”“黨報每期都看過了沒有”“最近中心工作規定了什麼”……在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記者看到了這部《支部檢閱大綱》,其內容通俗易懂,從十七個方面對黨支部的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支部檢閱大綱》是當時的贛東北省委對各個黨支部進行巡查的一份指導文件。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黨一直重視建立和健全黨支部工作。”方誌敏幹部學院教員萬來英介紹,當時的根據地已經相對穩固,在方誌敏支持下,1932年,贛東北省委組織部便出臺了這份文件,進一步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不久之後,黨中央將贛東北省改爲閩浙贛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從當年的《支部檢閱大綱》汲取到了開展黨支部工作的‘養分’。”橫峯縣姚家鄉王家村黨小組成員王寒和村裏其他黨員曾多次到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參觀,他們將所思所學融入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將這個只有27戶人家的小村莊,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幸福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王家村黨員活動室內,整齊疊放着的一沓黨小組會議記錄本,記錄了這個小村莊的變遷。從2015年10月3日,村黨小組會議明確“王家村要發展必須改變思路”,到2017年1月討論成立“好客王家農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再到2019年6月16日商議“夏令營住宿樓租賃等事項”……在村黨小組的帶領下,王家村叫響了“好客王家”的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更好地教育黨員,方誌敏等人還提出了簡單易記的《共產黨員守則二十二條》,從第一條“服從黨的命令”到第二十二條“永不叛黨”,他們把對黨員的要求細化爲通俗易懂的文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黨員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方誌敏他們用大白話教導黨員勤學革命理論,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橫峯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姚貴木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方誌敏被捕後,在獄中寫下《死!——共產主義的殉道者的記述》一文剖析自己的內心:“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爲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爲着共產主義犧牲,爲着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在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院落一角,能看到方誌敏生前種下的一簇寓意着中國革命長青的芭蕉樹。86年過去,芭蕉樹的樹葉依然寬大、翠綠,生機勃勃,仰頭還能看到樹梢上已長出一把把泛紅的小芭蕉。\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457234087777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