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让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维持相对平衡状态的唯一方法是,分清工作与生活的重心,找到不同的制衡方法。正如詹姆斯·帕特森的所比喻的,生活中5个球,除工作之外,其余的都是易碎品,所以我们对待生活不能像对工作那样有所取舍,长时间专注于某件重要的事,而是要顾及周全,用短线调整来让自己顾及到个人生活中所有重要的要素。

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父母每天工作早出晚归,一心想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可孩子不但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还对父母抱怨不断。有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太不懂事,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才导致这么一个结果。但其实,让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活与工作之间的严重失衡。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一主题的关注就越来越多。数据库LexisNexis曾对世界排名前100的报纸和杂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1984年到1996年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主题的文章有32篇,自1997年起,相关文章数就逐年呈上升的趋势,仅2007年的文章数就高达1674篇。2007年以后,相关文章的数量也在1450篇上下浮动。

“平衡工作与生活”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制衡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人们对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渴望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能面面俱到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件事,一定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实际上,“平衡工作与生活”只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只会让每一件事情都大打折扣。越是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就越懂得和时间斗智斗勇,懂得在哪个方面需要追求极致,哪个方面需要顾及周全。所以,与其去追求可望不可及的神话,不如学会制衡,用“制衡”取代“平衡”。

我们之所以会有失衡感,通常是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制衡的作用就是当我们处于一种无法恢复的失衡状态时,把我们重新拉回来,使我们接近中心,以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学会制衡,就是在防止失衡。

制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介于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一种则存在于两者之中。

要想在工作与个人生活中都能做到最好,首先要明白工作与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类似于扁担两端挑着的水,它们相互制约,也独为个体。若你把扁担侧重于一边,另一边的水势必会有所缺失。所以让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维持相对平衡状态的唯一方法是,分清工作与生活的重心,找到不同的制衡方法。只有处理好了个体存在的问题,整体才会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平衡工作与生活”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制衡

用“制衡”取代“平衡”

制衡的方法有两种,长线制衡和短线制衡。

在工作中,你需要长线制衡。

如果你想要追求极致,取得一番成就,必然就会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因为在工作中,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为了完成所有的工作,一味地延长时间不利于取得成就,也不利于维持工作与生活这两个水桶之间的平衡。你得在众多事情里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并给它分配足够的时间,减少分配给其他琐事的时间。当你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把有限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时,你才更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对于工作来说,取舍是常态。长线调整正是在牺牲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确保你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帮助你获得成功。

在个人生活中,你需要短线制衡。

詹姆斯·帕特森在他的小说《苏珊日记》里,对工作与生活的权衡及其重心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把生活比喻成一场5球杂耍的游戏,这5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其中,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就算掉到了地上也会反弹回来。剩余的4个球则是玻璃做的,一旦落地就会有破损,甚至被摔成粉碎。

正如詹姆斯·帕特森的所比喻的,生活中5个球,除工作之外,其余的都是易碎品,所以我们对待生活不能像对工作那样有所取舍,长时间专注于某件重要的事,而是要顾及周全,用短线调整来让自己顾及到个人生活中所有重要的要素。

如果说工作上制衡的秘诀是专注,那么在生活上制衡的秘诀则是关注。如果你想要获得幸福的生活,你得关注你的心灵、健康、家人、朋友以及个人需求。你不能为了工作放弃其中一项,也不能因为某一项而放弃其中任何一项。你可以将生活的重心在这些要素中快速地做一个调整,同时兼顾不同的要素,但不能长时间忽视某一要素。生活需要严格制衡。

“平衡工作与生活”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制衡

生活是一个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

当你用制衡把工作和生活这两个个体的失衡状态调整好,那么你就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完成制衡,得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个体的问题解决了,整体上存在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生活是一个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我们虽然无法得到完全平衡的理想状态,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制衡,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以获得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