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小米手機的誕生標誌着國內一個新的手機銷售模式的出現 — 互聯網手機。小米手機在營銷模式上的成功也引來了國內不少手機品牌的模仿,當然這其中有做得比較好的,如榮耀;也有做得並不是那麼好的,如努比亞、小辣椒、大可樂手機等等,可見即便是一個全新的營銷模式,做手機也並不是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不說小米、榮耀等已將站穩腳跟的手機品牌,而是來聊一聊那個曾經在京東衆籌上在25分鐘的時間“秒速”籌到1500萬,如今幾乎已經銷聲匿跡的手機,大可樂。

時間往前推三年左右,或許很多朋友對大可樂手機的這個名字還是有所耳聞的,它是當時互聯網手機的一個新興品牌,一度也曾有過大賣,其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在2014年12月9日在京東衆籌上線的大可樂3,以1分鐘衆籌金額超過100萬,25分鐘超過1500萬,30分鐘就完成的原定30天的衆籌期等成績刷新了當時京東衆籌項目的多項記錄,可以說是異常火爆。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部大可樂3,相信不少網友還記得,外觀像極了當時的iPhone6,5英寸藍寶石屏幕,同樣採用了全金屬的機身,配置上搭載了聯發科頂級64位八核處理器,搭配了3GB運存,後置Sony IMX214 1300萬像素攝像頭,前置Sony IMX219 800萬像素攝像頭,整體來看中規中矩算不上旗艦配置,但1499元價格,性價比突出。而更爲吸引人的是大可樂的10000名夢想合夥人“終身免費換新”的計劃,這在業界還是極爲轟動的:凡參與衆籌的1萬名用戶,可實現每年一次免費換新機,並參與大可樂今後每款旗艦產品的打造。這絕對算得上是業界首創。

只是這也成爲了大可樂手機最高光的時刻,由於手機本身的各種質量問題,不久之後就遭到了衆多用戶的退貨,而大可樂手機品牌也在激烈的手機市場中漸漸淘汰,當然那個所謂的“終身免費換新”的計劃也徹底涼涼了!其實這種“免費換新”的模式在當時的業內就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有些人認爲這是在譁衆取寵”,也有人認爲這種模式將勢不可擋,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未來,就算是小米後期有一天也將會向這種模式靠攏。

而提出這種模式的正式大可樂手機的創始人丁秀洪,曾是網易的副主編,媒體界的人稱他爲營銷鬼才,那次的衆籌活動我們也看到了它在營銷上的實力。

只是手機行業並不是那麼好混,況且他沒有做手機的經驗,也缺乏一直強大的研發團隊和技術支持,僅僅依靠貼牌生產+營銷的策略看似和互聯網手機的模式類似,但無論是在品控還是在系統優化等多個方面都很難更好的把握,本質上也多是“山寨”氣質,大量的回廠返修等等,這些都是讓大可樂無法成功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也是如此,大可樂手機並沒有堅持多久,更沒有兌現曾經的免費換新的承諾就已經涼涼,只是可憐了當初支持大可樂的消費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