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多個優秀的朋友交流後,我發現,優秀人士都有着6種思維方式,而這恰恰是優秀人之所以優秀的理由。

目標導向型思維

在心裏住一臺挖掘機,不斷深挖願望和目標

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的首富是高滿堂,他曾經在一次分享會上談過,年輕時有一次去電影學院旁聽,想進教室和那兒的人一起討論電影,結果被人趕了出來。從那會兒開始,他就發誓要成爲一線編劇,不會再讓別人如此對待自己。

他笑着說:“從那以後,做一名好編劇就成了我一生的目標。”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都是無力的、渙散的,而優秀的人心裏都住了一臺挖掘機,不斷深挖自己的願望和目標。

這裏的願望,是指藏在內心裏的真實訴求,優秀的人都明白,目標是自我的第一驅動力,也是自己努力的根本理由,所以他們不立目標不行動,始終都會用目標來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而普通人則恰恰相反,他們的目標感往往不強烈,所以,他們就基本無法驅動自己做事,不能成爲優秀的人。

更新迭代思維

失敗是分分鐘的事,要善於優化個人版本

讀高中的時候,我同桌答卷速度特別慢,後來我看了看他的卷子,才知道是他寫的字太正了,浪費了太多時間,一筆一劃,一撇一捺都清清楚楚,關鍵他還有強迫症,有的筆畫還得描上個三五遍才放心。

他學了很久才學會寫草書。看到這裏你也許會笑,唸到高中了連最基本的草書都不會寫。其實很多人的書寫習慣已經是十年以上,要想改沒那麼簡單,更要命的是很多人連“要去改”的意識到沒有。這就是所謂的迭代意識。

優秀的人危機意識很強,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稍不注意便會落後於他人。人如果不學會迭代自己、更新自己,失敗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就像做產品一樣,產品有1.0、2.0的版本迭代,優秀的人也都善於優化個人版本。

一個人可迭代的方面有很多,在此舉個例子,比如,鍵盤上快捷鍵的學習只要10分鐘,但很多人懶得學也懶得用,每一個小小的優化,就能節約時間增大效率。優秀者的工作習慣也非一日練,是已經經過十幾年的迭代,纔會有今天,把自己看成一款產品,你的靈魂就是你的產品經理。

整合型思維

先做一塊海綿,再把有用的東西挑出來

我曾經走訪過上海西邊的一座古鎮,聽區委書記現場講座,講新農村建設問題。你能想象嗎?這樣一位30多歲的書記竟然愛上年輕人常登錄的B站,也看日漫,最喜歡看美國電影,他曾經在美國西部片裏受到啓發,想到了有益於農村區域建設的提案。

看吧,優秀的人,很少是排斥外部信息的,他們就像一塊海綿,只要是水,都會被吸進來,然後再把有用的東西挑出來,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大部分都喜歡讀書、看電影、對音樂有自己的品味、對文學有自己的理解。他們善於整合,善於從外部信息裏提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曾經有讀者問我:“讀書有什麼用?”我的想法是,如果抱着功利的訴求去讀,不如不讀,只有靜下心的人才有機會體會到另一層世界的美妙。

優秀的人都討厭拒絕,因爲他們都明白,當一個人開始無意識地拒絕,他便即將落伍。

用忙碌打敗無聊

視野與認知有邊界,多經歷就會拓寬

現代人的最大特徵,便是忙碌,這一點常常爲人詬病,但實則,忙碌是不該被人批評的,最該被批評的,應該是無聊。

無聊時常伴隨着抑鬱、憂愁等負面情緒一併出現,無話可聊,無事可做,爛在沙發上,爛在牀上,這纔是最要命的。

將人的狀態分爲三種:無聊、忙碌、忙得有意義。第三種是最爲高階的狀態,是更有針對性的忙碌;第二種忙碌雖然並不一定目標清晰,但人仍舊處於運動狀態,既然運動,就能夠產生可能性與意義。

有的人不是生來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但是卻可以在不斷的運動中找到方向,人的視野與認知,是有邊界的,你多經歷一些事,你的邊界就會被拓寬,個體外延就會增大,包容性也會更強。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悠閒對他們來說,就是奢侈品。

重視運動

運動能優化人的思維,讓人更聰明

優秀拼的不光是腦力,還有體力,在中國作家羣裏也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寫長篇小說的人,身體必須要過關。

我問了很多人,爲什麼不健身?他們說:“要練得那麼壯幹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運動的意義,長久以來一直被忽視,然而事實完全相反,越運動的人,反而越優秀,越聰明。

1990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生物學家Arthur Kramer設計了一個實驗,讓一羣平時不愛運動的人進行6個月有氧運動,然後測試思維能力變化,發現確實有提高,研究結果被寫成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運動能優化人的思維,也讓人更聰明,更關鍵的是,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優秀的人都會意識到:如何保證自己能長期奮鬥?就是運動!

利他思維

長遠看,利他是爲了更好地利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高情商的人更善於利他,低情商的人更善於利己,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源自利他與利己兩種思維的博弈。

爲什麼說優秀的人更善用利他思維?因爲利他是爲了更好地利己,聰明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利己者常常對人黑着臉、思維閉塞、蠻橫霸道且摳門,有好東西只會獨享,周圍人敬而遠之。所以說利己主義者是愚蠢的,他們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視長期的,表面上來看,他做了一切有利於自己的事,但他失去了周圍人幫他的一切可能性,失去了得到他人分享的可能性。因爲不常交流,閉塞的他還會失去很多關鍵信息源。最終,他會失去重要的人際關係鏈。這位利己者的收益實則處於負水平的狀態。

爲什麼優秀的人更善於利他,原因便在於此。利他者的收益要遠遠大於利己者,那些願意幫助他人,爲他人提供價值的人,也會常常得到他人提供的價值。

本文作者:專欄作者 陸佳傑

編輯:步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