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學分要一個APP,洗衣服要一個APP,甚至就連打水也要下載一個APP……曾經飽受詬病的“校園APP氾濫過度“現象將得到整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3月12日,教育部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提到,教育部將與網信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治理校園APP亂象。研究制定規範校園APP管理的意見,規範第三方校園APP的引入和自主開發校園APP的建設。

發學分、打水也要APP?教育部出手終結校園APP亂象

APP氾濫,學生苦不堪言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爲了與時代接軌,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國內不少高校引入了互聯網+時代校園APP管理模式。

然而,本該是爲了方便師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卻在實施過程中”變了味“。一個個打着“智能便捷”“強制使用”“學分掛鉤”旗號的手機APP逐漸編織成一張網,將許多大學生裹挾其中:有的粗製濫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視學生市場爲“唐僧肉”,投放各類奇葩廣告;有的僵化管理,讓學生自行承擔損失……令學生苦不堪言。

不少學生表示,學校使用APP管理不但不方便,還淨給大家添堵。不但記錄學分要APP,洗衣服要APP,跑步要APP,刷網課要APP,就連打水也要APP。而更讓人心累的是,這些都不是在一個APP上就可以完成的,一個學期下來,手機裏裝了不下十個APP。

有媒體記者記者採訪了全國多個省份、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髮現,他們往往一個人被強制下載4個左右的APP,如考覈學生體育鍛煉的就有陽光體育服務平臺、運動世界校園、覓動校園、步道樂跑,還有與教學或學分有關的U校園、易班、PU口袋校園、學習通,連接校園無線網絡的哆點,熱水卡充值的校園熱水等。

發學分、打水也要APP?教育部出手終結校園APP亂象

發學分、打水也要APP?教育部出手終結校園APP亂象

更讓人崩潰的是,這些APP在使用過程中還經常出現問題。西部一所211高校的小敏(化名)同學便曾因爲一次手機故障,而沒能及時通過APP給同學發學分,並被學校管理該APP平臺的學生幹部告知“不能補發“。而一些粗製濫造的校園APP頻頻發生“學生漏記”的情況。更讓學生們感到不滿的是,學校這種“一刀切”管理造成的損失卻多由學生來承擔。

此外,這些APP多數是由移動互聯網企業提供的公有云APP,往往免費提供給學校。 但這並不是免費的午餐!這些APP往往以獲取學生信息和流量爲目的,除了師生能體會到的變相消費、充斥廣告、數量衆多、使用體驗差等問題,還存在師生無法感知的違規獲取用戶隱私信息、缺乏輿情監控等安全隱患。

另外,移動互聯網廠商不會深入學校業務,一方面無法爲師生提供辦事服務等剛需應用,大量師生辦事需求無法滿足;一方面查課表等應用蜂擁而上,同質化嚴重。

專家觀點:高校引入APP要謹慎

“高校使用手機APP進行管理是值得肯定的,能讓師生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方便。但如果這些APP中含有大量廣告,且高校強制使用,那麼,這樣的導向就顯然是不妥的。”西南財經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周曉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觀點十分明確。

周曉明表示,學生時代是孩子們接受校園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廣告等過多的商業行爲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甚至會影響他們價值觀的養成。更需要重視的是,前述情況不只出現在高校裏,還出現在了一些中小學裏。

儲朝暉建議,高校引進APP時要理性且謹慎,不能爲了迎合信息化潮流引進一些粗製濫造的APP,應以簽訂協議等方式,改善APP使用環境,規範商家廣告。 易鑫也認爲,APP進高校應有嚴格的規定和審覈程序,校園APP中可以出現一些圖書、公益活動的推廣,但不應出現商業廣告,更不能出現借貸、收費服務、遊戲等內容。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將部分引進APP的權利交與學生,學生是APP的主要服務對象,或許可以“讓使用者參與決定使用何種APP”。

教育部發文:聯手部門進行整治

此次,教育部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到提到,教育部將與網信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治理校園APP亂象。研究制定規範校園APP管理的意見,規範第三方校園APP的引入和自主開發校園APP的建設。

《工作要點》提出,成立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聯盟,實現省級平臺全部接入體系,完善大資源開發利用機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曬課100萬堂,認定80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工作要點》明確,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不斷深入,全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新增1000萬個,繼續推選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優秀地區40個和優秀學校200所。完成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人人通”專項培訓6000人,推動逐步實現“一人一空間、人人用空間”。

《工作要點》要求,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加快推進,印發《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範》,開展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全面改善學校網絡接入和帶寬條件,中小學寬帶接入率達到97%以上、出口帶寬達到100Mbps以上,並探索採用衛星通信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學校互聯網全覆蓋。

《工作要點》提出,深化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繼續做好統編三科和普通高中的“人教數字教材”開發。深入開展數字教材教學模式研究,推進義務教育“人教數字教材”在不同數字化教學環境下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應用推廣,培育形成3個區域及10個學校示範案例。

《工作要點》明確,推進繼續教育資源建設。繼續推動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學習課程、通識課程、五分鐘課程、全媒體數字教材建設,使上線的網絡課程總量超過350門,完成1萬個5分鐘課程規劃和建設,推進110門通識課程建設,啓動100門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工作要點》要求,全面規範校園APP的管理和使用。開展校園APP專項調研,摸清底數,研判形勢。與網信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治理校園APP亂象。研究制定規範校園APP管理的意見,規範第三方校園APP的引入和自主開發校園APP的建設,探索建立規範校園APP管理的長效機制,促進移動互聯網有序健康發展。推動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重點加強學習類APP的規範管理。

參考資料:教育部網站、中國日報網、留學說搜狐號

監製:張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