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都觉得太阳也象其他炽热的天体一样,总归是会冷却下去的,它会不断的向空间倾泻能量。这种巨大的能量总会枯竭,渐渐的变成涓涓细流。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太阳也会冷却成橙色,再变成红色,光度也越来越昏暗,最后终于熄灭。

与此同时,地球也会缓慢的冷却下来,越来越多的水将冻结起来,两极地区也会扩展出去。最后就连赤道地区都会缺少足以维持生命的热量了。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最后还会冻结成固体。在此以后,冰冻了的地球球还会绕着死去的太阳运转数不清的年头,不过即使真的是如此,地球还是会做为太阳的行星而存在着。

但是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核物理学家第一次揣摩出在太阳和其他恒星中所发生的核反应,他们发现尽管太阳总有一天会冷下来,但在这之前,还要有温度极高的时期,一旦大部分氢燃料消耗殆尽,其他核反应就会发生,使太阳变热,并使它大大膨胀起来。

总的来说,太阳发出的热量是比以前多了。但在它那变得很巨大的表面上每一块地方所发生的热量却会减少。因此它会变得冷一些,这时太阳就变成了一颗红巨星。在这种情况下,地球有可能先被烧成灰烬,最后又会挥发掉。这时地球作为一颗未知行星的历史就算到了头,可是我们对这一点倒不必过分担忧,这大概是八十亿年以后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