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到猪肉供应链中环节众多:有投入品类似于人的衣食住行,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养殖户更是规模有大有小,品种各有不;从业人员从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到目不识丁的经验老农都有;经销/代理商多且杂;屠宰企业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各地的消费喜好习惯不一;因动物卫生、疫病、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涉及的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多;大宗原料对成本影响大,价格受市场调节浮动大;最终成品销售渠道杂;资金的周转支付方式和信任问题导致掮客多;各个环节之间信任度不大,信息不对等……

投入品方面从猪场的开始规划到猪出栏的时时刻刻都在用,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前进丰富。基础建设从曾经最简单的半开放的猪舍,水泥地、依地而建的食槽,到如今标准化的猪舍:大跨度猪舍、吊顶、水线、喂料系统、温控系统,全封闭,保育床、产床、保温箱、保温板、照明系统、风机、水帘、漏缝板、排污系统等等,增加了养殖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但却大大提高了基建的投入,基本猪场的基建成本要4-5年才能完全回收,原来只要1-2年,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水、电的投入和依赖,可以说现在的养猪是离不开电和大量的水。当然这是必然趋势,使养殖行业中人为的因素减小了,同时也诞生创造了更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增加就业,是适合时代发展的,也是这个产业能快速发展并有人员不断加入的原因。基建好了以后进猪,猪种也算是投入品吧,目前种猪生产公司相对较少,渠道也相对固定,规则和价格也比较统一,因其产品不能库存等特殊性,基本没有代理,有一些 掮客。进入生产阶段最大的投入就是饲料及其原料了,包括全价料、浓缩料、预混料、发酵饲料、玉米、豆粕、鱼粉、麸皮等等,这些投入品易于运输和库存,也因其占用资金量很大周转期相对较长,有很多的生产厂(预计全国超过3000家)和代理商(全国至少有大小30000家以上),近些年随着电商模式冲击和生存压力许多厂家开始走直销,但都不是特别成功,呆账死账多,除了大集团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相对比较成功,利润率降低各个厂家都在转型升级产品以求更多毛利和更多的客户,比如中药性预混料、发酵饲料、8%的预混料等等,目前市场还在调节,代理商也在寻求新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本地客户资源优势,赊账资金优势,更在完善服务,增加产品种类,收购或合作一部分养殖场也是趋势,或者跟大厂合作成为厂家在当地的配送服务站等等。兽药和疫苗也是养猪必不可少的投入品,虽然总体投入不算多但确实养殖户又恨又爱的,也是养殖水平和成绩关键所在。随着养殖观念的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国家相关条例的完善规范,一直占养殖兽药份额十之八九的抗生素渐渐标准化,成为国标产品,空间越来越小可以操作的空间也没有了,曾经低成本大复方已不在有市场,各个兽药厂家也在寻找出路,其中因添加剂属于大家趋之若鹜的领域,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家虽大同小异但却叫法不一,审批比兽药疫苗快便的多,但是利润却远高于传统化药,没有统一国标,只要与减抗、无抗或者中药、发酵有关基本都能有一定市场,特别是兽用中药这两年更是迅速崛起。疫苗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被大家重视的,主要靠政府强制规定的几种疫苗进行强制免疫,随着疾病发展,病情越来越复杂,养殖规模化,治疗成本远远高于预防成本,疫苗也逐渐被广大养殖户认可和推崇,疫苗在兽药中比例也逐渐升高,规模养殖场疫苗的成本几乎与传统兽药保健成本一样,各个厂家也在纷纷进入疫苗研发生产的领域(目前还相对较少,主要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审核严格),目前涉及兽药疫苗的厂家预计在2000家左右(含),代理经销商预计在2万家以上,这一类代理基本是以技术和服务占优。

养猪户的组成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从上世纪的村村家家户户养猪,慢慢的家家养猪的现象没有了,出现的是家庭户养猪,养殖从几十头到几百头不等,此时都还是种植养殖结合经验养殖多,不计算成本的养殖,效率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程度的拉开,人们对猪肉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瘦肉的需求量大大增多,传统养猪的品种瘦肉率和效率不能完全满足,敏感的人先行一步开始从国外引进瘦肉率明显高的外元品种,这一波人已经不是经验养殖了,他们有专业知识有计划有目标特别是管理者,他们吃了第一口螃蟹,但也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毕竟是外来的猪来到国内水土不服,猪病也多了复杂了许多,猪价的起起伏伏淘汰了跟多的散养户也吸引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投入到养猪行业中,21世纪初可以说是养猪也飞速发展的10年,国内的饲料企业也是飞速发展也推动了养猪也的发展,这一阶段国内养猪业已经出现集团化公司,外三元品种的饲养量已经超过国内本土品种,但年出栏1000生猪以下的养猪户还是占据总养猪户的一半以上。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社会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凸显出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只要哪个行业大量的资本进入一半以上的散户要不被吸收要不被淘汰。资本进入养猪业以后,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养殖成本被不断刷新降低,销售价格也被集团化公司引导,未来这个趋势将扩大,以养殖为中心,向大集团靠拢,可能最终形成类似牛奶产业一样几家巨头,每个省有一两家地方品牌。

经销商/代理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为位置、资金、技术、工作便利、信息差等等优势赚取大量的差价。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的进步曾经的优势在慢慢的转变甚至消失,思维固化、止步不学、巨大差价已经走不下去,许多已经退出淘汰了,未来将是相对透明的、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服务商形式出现,主要是承接养殖场和投入品场之间的中转枢纽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