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王朝终于宣告结束,倚仗着强大的北洋军以及高超的手段,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大总统的同时,参谋本部局长崔承炽和魏宗翰等人呈请陆军部,将位于保定的陆军预备大学堂也被迁往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校,而在陆军预备大学堂军校原址开办了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这就是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下设了五个专科,分别为步兵科、骑兵科、工兵科、炮兵科和辎重兵科。课程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学科、术科和外文。军校的制度模仿了日本和德国,军校使用的军事教材,也主要来源于翻译的日本教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制为两年,学费为官费。从1912年开始到1923年为止,11年间,担任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有8人,分别为:赵理泰、蒋方震、曲同丰、王汝贤、杨祖德、贾德耀、张鸿绪、孙树林。

保定军校培养了6000多名各项专业军事人才。这6000多名保定军校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立足军界,并成为个时期政府的高级将领。尤其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都出身保定军校,如陈诚、顾祝同、熊式辉、白崇禧、罗卓英、张治中、傅作义、薛岳等等,是名副其实的将星璀璨。

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当然也不是凭空出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晚清时期多个军校有很深的渊源。清末年间,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而其主力八旗和绿营兵又不堪使用,清廷被迫启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倡导实施了“师夷技长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这其中,就包括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天津新建的北洋武备学堂。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中诞生了许多名人,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陆建章等人,都成为了袁世凯北洋军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袁世凯接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后,在练兵的同时,袁世凯也极为重视军校教育,他先后在保定创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等军校。

随后,袁世凯和清廷又先后在保定开办了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陆军军官学堂等多所现代化军校。这些军校都成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为保定军校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经验,直到民国成立后,正式建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然而,在袁世凯死后,分裂成各个派系的北洋军阀开始互相混战。忙于争权夺利的各军阀无暇顾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无论是资金还是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都大幅下降,只能勉力维持。甚至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保定军校直接被焚烧了校舍,学校也被抢劫一空。1923年,随各个军阀开始开办各自的军事训练机构,保定军校正式宣告停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