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費城是一座荒無人煙的城市,很少有人居住,傳聞有一家姓曹的人家舉家搬遷,來到這裏,建立了自己的小莊園,想要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

曹家是個大戶人家,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曹家有了四五十戶人家,因曹家是大戶,莊名叫曹莊。

曹家的長輩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念過書,識得一些字,爲人也非常正派,所以,曹家在這裏的名聲非常好,很受鄰里鄉親敬重,都稱他家的當家人爲曹太公。

曹莊面前有條大路,是通往鎮子裏和西南山裏關陽巡司的必經之道。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曹莊的人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繁榮,但是,因爲莊子天生的地理條件問題,一到雷雨季節,就容易引發山洪。時間過得很快,經過每一年的沖刷,竟在兩山之間沖刷了一條寬十幾丈,深四五尺的以水溝,截斷了去路。

這水溝並不深,但是,人們經過這裏,不得不趟這水過河,夏天還可以,可是到了冬天就不行了,寒風刺骨,水冰涼冰涼,過往行人都難以過去,無不犯愁,於是時間一久,這裏在沒有原來的繁榮。

看到這情景,曹太公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所以,第二年開春,曹太公約好了鄉鄰鄉親,一起建橋,大概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建起來一座石橋,鄉民們都很開心。

可是,好景不長,這橋在第二年的時候,被一次大的洪水沖垮了,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到全村的希望都沒有了。

曹太公沒有氣餒,又一次召集鄉民,再一次建了個石橋,於是又被洪水沖垮。

鄉民們都沒有再一次建橋的動力了,連日大雨,山洪爆發。兇猛傾瀉的山水,把小石橋衝的無影無蹤。從此,人們再經過這裏,又得瞠水過河了。

很多過路的不明白行情的行人都說:“這個地方的人可真是過分,連座橋都不修建,再這樣,以後就不來這裏的”還有人說:“這個地方管事的是怎麼想的,都不修橋”衆說紛紜,有褒有貶。曹太公聽見這些話,心裏不是滋味,不知道鄉親們是怎麼想的,然後他心裏盤算着,就算傾家蕩產,也要修橋,給鄉親們方便。

也要曹太公回家後,賣了地,拆了房,湊足了錢,找人找人專門設計,然後又買了很多材料,張羅修橋。鄉親聽說曹太公把家裏的房子地都賣了,非常感動,都過來幫助修橋。希望這次不會讓人希望。

修橋的師傅說,在橋頭和橋尾需要兩塊大石頭,需要找,可這麼大的石頭應該怎麼找,找到後怎麼弄回來,可是,在這個時候,天上突然颳起大風,然後出現了兩塊大石頭從天而降,雨停之後,大家發現,這兩塊石頭就在橋兩側的溝壑裏面。

衆人全都跪地,感謝上蒼的恩賜,其實,這都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上天才給他們的恩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